拗峭的意思、拗峭的詳細解釋
拗峭的解釋
謂不同于常調而峭勁有力。 明 楊慎 《升庵詩話·杜牧之》:“ 宋 人評其詩,豪而豔,宕而麗,於律詩 * 寓拗峭,以矯時弊,信然。” 清 趙翼 《瓯北詩話·杜牧詩》:“ 杜牧之 作詩,恐流於平弱,故措詞必拗峭,立意必奇闢,多作翻案語,無一平正者。” 清 趙翼 《瓯北詩話·黃山谷詩》:“ 山谷 則專以拗峭避俗,不肯作一尋常語,而無從容遊泳之趣。”
詞語分解
- 拗的解釋 拗 ǎ 彎曲使斷,折:竹竿拗斷了。 拗 à 不順,不順從:拗口。拗口令。 拗 ù 固執,不馴順:執拗。拗不過他。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峭的解釋 峭 à 山又高又陡:陡峭。峭壁。峻峭。峭立。峭麗(.陡峭而多姿;.文辭遒勁華美)。峭拔。 形容嚴峻:峭寒。峭急。峭勁。峭厲。 筆畫數:; 部首:山;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拗峭”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文學評論領域,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拼音與基本詞義
拼音:niù qiào
釋義:指詩文或藝術風格“不同于常調而峭勁有力”,強調打破常規、剛健有力的表達方式。
二、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 楊慎《升庵詩話》:評價杜牧的詩“豪而豔,宕而麗,于律詩中特寓拗峭”,以此矯正當時詩壇的平弱流弊。
- 趙翼《瓯北詩話》:指出杜牧為避平弱,刻意追求“措詞拗峭,立意奇闢”;黃庭堅的詩也因善用“拗峭”形成獨特風格。
三、應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詩歌、書法等藝術形式中打破常規、追求力度的創作手法。例如:
- 杜牧的律詩通過改變平仄句式,形成峭拔氣勢;
- 宋代文人為革新詩風,推崇“拗峭”以對抗陳腐套路。
四、字形結構
“拗”與“峭”均為左右結構,分别表示“轉折”和“陡峻”,字面呼應詞義中的“打破常規、勁健有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作品中的體現,可參考《升庵詩話》《瓯北詩話》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拗峭》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拗峭》是一個具有負面含義的詞語,形容人的性格或言行偏執、剛硬、難以相處或難以接近。該詞多用來形容個性古怪、難以琢磨、态度強硬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拗峭》這個詞的部首拆分是「扌」和「山」,其中「扌」表示手的意思,「山」表示山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10畫。
來源和繁體
《拗峭》是一個古漢語詞語,源于中國古代文獻,最早出現在《漢書·律曆志》。在繁體字中,《拗峭》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在形體上和現代有所區别,因此《拗峭》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然而,在現代簡體字體系中,《拗峭》的寫法是統一的。
例句
1. 他的性格拗峭,很少與人交流。
2. 那位老師的教學方法拗峭,讓學生們感到難以適應。
3. 他的态度如此拗峭,以至于很少有人願意與他合作。
組詞
《拗峭》這個詞可以進行一些組詞,如「拗峭性格」、「拗峭态度」等。這些組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個性特點以及表現出來的态度。
近義詞
與《拗峭》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剛硬」、「偏執」、「執拗」等。這些詞語都具有描述堅持己見、固執一意的含義。
反義詞
與《拗峭》意思相反的詞語有「隨和」、「謙和」、「和藹」等。這些詞語表示一個人性格溫和、容易相處的特點。
綜上所述,《拗峭》是一個負面詞語,形容人的性格或言行偏執、剛硬、難以相處或難以接近。它的部首拆分為「扌」和「山」,筆畫數為10畫。該詞源自中國古代文獻,最早出現在《漢書·律曆志》中。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句子中可以進行組詞,近義詞有「剛硬」、「偏執」、「執拗」等,反義詞有「隨和」、「謙和」、「和藹」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