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立的意思、凝立的詳細解釋
凝立的解釋
猶伫立。 南唐 李建勳 《離阙下日感恩》詩:“斜日葦汀凝立處,遠波微颺翠如苔。” 清 厲鹗 《東城雜記·楊琇》:“遠山映水入簾空,箇人凝立畫屏中。” 冰心 《我站在 * 紀念堂前》:“我凝立在莊嚴壯麗的 * 紀念堂前。”
詞語分解
- 凝的解釋 凝 í 氣體變為液體或液體變為固體:凝結。凝固。凝凍。凝集。凝脂。凝滞。 聚集,集中:凝聚。凝重(恘 )。凝神(聚精會神)。凝思。凝眸。凝睇(注視)。凝練。 筆畫數:; 部首:冫; 筆順編號:
- 立的解釋 立 ì 站,引申為豎起來:立正。立櫃。立足(a.站得往腳;b.處于某種立場)。立場。屹立。頂天立地。 做出,定出:建立。設立。樹立。立意。************。 存在,生存:自立。獨立。勢不兩立。 馬上,即刻:立
網絡擴展解釋
“凝立”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níng lì,其核心含義為長時間站立不動,即“伫立”。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凝立指靜止不動地站立,常帶有專注、沉思或莊重的意味。例如:冰心在《我站在毛主席紀念堂前》中寫道“我凝立在莊嚴壯麗的毛主席紀念堂前”,體現了肅穆的氛圍。
2.文學與曆史用例
- 該詞多見于文學作品中,如:
- 南唐李建勳《離阙下日感恩》詩:“斜日葦汀凝立處,遠波微颺翠如苔”,描繪夕陽下伫立水邊的畫面;
- 清代厲鹗《東城雜記·楊琇》:“遠山映水入簾空,箇人凝立畫屏中”,表現人物如畫般靜止的狀态。
3.使用場景
- 情感表達:常用于描寫人物沉浸于某種情緒(如思念、哀愁)時的靜态姿态。
- 自然描寫:也可形容景物靜止的狀态,如“浪花愈大,凝立的磐石卻沉默”(例句)。
4.結構解析
- “凝”:原指液體變為固體,引申為集中、靜止;
- “立”:站立,強調動作的持續性。二字組合強化了“靜止伫立”的意象。
5.近義詞與關聯詞
如需更多例句或擴展學習,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凝立:含義及來源
《凝立》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站立不動。這個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部分為“冫”,右邊部分為“立”。冫是水的象形字,表示水凝結成冰的樣子;立是人的象形字,表示人直立站立的樣子。
漢字《凝立》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是以象形寫法出現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後來逐漸演變成今天所見的形态。
部首與筆畫
《凝立》的左邊部首是“冫”,右邊部首是“立”,其中“冫”是水部,總共有2畫;“立”是立部,總共有5畫。
繁體字
《凝立》的繁體字形為「凝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凝立》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基本的核心意義仍然相同。不同的曆史時期和書寫風格可能會略有區别。
例句
1. 他在那兒凝立了幾個小時,一言不發。
2. 她凝立在窗前,望着遠方的夕陽。
3. 他凝立在舞台上,等待着觀衆的掌聲。
組詞
1. 凝寂:靜止不動,安靜無聲。
2. 凝重:态度或神情莊重,嚴肅不輕浮。
3. 凝視:專心地注視,凝神看。
近義詞
近義詞:靜立、停滞、停立。
反義詞
反義詞:流動、奔跑、行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