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ow-moving] 凝滞;呆滞
凝定的眼神
(1).安定;靜止。《雲笈七籤》卷八一:“玄靈飛去,心神凝定,則五方秀氣入於靈臺。” 明 唐順之 《答侄孫一麟》:“自驗病後,此心覺得凝定。” 葉聖陶 《城中·病夫》:“他差不多整個身心都凝定了,專等醫生隨後的答複。” 王魯彥 《旅人的心》:“白光象凝定了一會,接着就迅速地揭開了夜幕,到處都明亮起來。”
(2).猶堅定。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一:“﹝ 潘良貴 ﹞晚年力量尤凝定, 秦檜 勢正炎炎,冷處一角,笑傲泉石。作《三戒説》,深以在得之規,痛自警勵。 秦 雖令人緻語,亦不答。”
“凝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主要可從以下三方面理解:
安定;靜止
指心神或事物處于平靜、穩定的狀态。例如:
堅定;穩固
強調意志或狀态的不可動搖。如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記載潘良貴“晚年力量尤凝定”,指其面對權勢仍保持堅定。
凝滞;呆滞
多用于描述眼神或動作的停滞,如“凝定的眼神”。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偏向。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雲笈七籤》《鶴林玉露》等文獻。
凝定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變得穩定、固定不變。它通常用來形容事物在某一狀态下不再改變或變動。
凝定的部首是冫(水),總計有8個筆畫。
凝定的來源于古漢語,是由“凝”和“定”兩個字合并而成。在繁體字中,凝定的寫法依然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出現變化。凝和定兩個字在古時候的寫法稍有不同,但整體意思保持一緻。例如凝字在古代常以“凝”加“登”寫成,而定字則是以“彳”加“心”寫成。
1. 事業需要不斷創新,但核心價值觀應該凝定不變。
2. 大自然的定律凝定了人類的生活規律。
衍生詞:
凝視、凝聚、凝結、定格、定量、定向
固定、穩定、不變、固執
變化、流動、動蕩、不固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