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子孤臣的意思、孽子孤臣的詳細解釋
孽子孤臣的解釋
被疏遠、孤立的臣子與失寵的庶子。
詞語分解
- 孽子的解釋 .庶子,非正妻所生之子。《墨子·節葬下》:“然後伯父、叔父、兄弟、孼子其。” 孫诒讓 間诂:“孼,庶子也。”《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王 有孽子 不害 ,最長,王弗愛,王、王後、太子皆不以為子兄數。
- 孤臣的解釋 .孤立無助或不受重用的遠臣。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墜心,遷客海上,流戍隴陰。” 唐 柳宗元 《入黃溪聞猿》詩:“孤臣淚已盡,虛作斷腸聲。” 明 王世貞 《鳴鳳記·封贈
網絡擴展解釋
“孽子孤臣”是一個聯合式成語,由“孽子”和“孤臣”兩部分組成,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
指被君主疏遠、孤立的臣子(孤臣)與失寵的妾室所生的庶子(孽子),比喻處境艱難、憂患深重的人。
-
延伸意義
常用來形容在困境中仍保持忠誠或堅守道義的人,強調其身處逆境卻心懷責任感的特質。
出處與演變
- 最早典源:
原成語為“孤臣孽子”,出自《孟子·盡心上》:“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朱熹注解稱“孤臣”為遠臣,“孽子”為庶子。
- 文學引用:
清代曹雪芹在《紅樓夢》第十二回中使用了“孽子孤臣”的變體,與“義夫節婦”并列,強調不得已而為之的情境。
用法與示例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通常作賓語或定語,多用于書面語。
- 感情色彩:中性詞,但根據語境可隱含褒義(如贊其堅韌)或貶義(如指被邊緣化)。
- 現代用例:
郭沫若在《革命春秋·脫離蔣介石以後》中寫道:“我一個人留在蘇州,真正成了一個孤臣孽子了。”
關聯辨析
- 與“孤臣孽子”的關系:兩者含義相同,僅為詞序調換。嚴格來說,“孤臣孽子”更貼近《孟子》原典,而“孽子孤臣”是後世演變形式。
- 近義詞:遺臣棄子、失意之士;反義詞:寵臣嫡子、權貴近臣。
通過綜合古典文獻與文學用例,該成語生動刻畫了傳統社會中邊緣化群體的生存狀态與精神特質。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孽子孤臣的意思
《孽子孤臣》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做錯事而遭受報應的人和被情勢所逼而無法得到支持的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孽子孤臣》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
- 子(子)部首,表示親子關系。
- 孽(孑)部首,表示孩子。
- 子字有3畫,孽字有8畫,孤字有8畫,臣字有7畫。
來源
《孽子孤臣》這個成語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兇孽子孤臣且斃。”這句話出自春秋時期左國的左傳,原文的意思是,“兇惡的孩子和孤獨無助的臣子快要死了。”由此可見,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做錯事的孩子和身無援助的臣子的悲慘處境。
繁體
《孽子孤臣》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孽子孤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孽子孤臣」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在篆書中,「孽」字的寫法為「⿻亠兒」,「孤」字的寫法為「⿻子瓜」,「臣」字的寫法為「⿱⿻丨⿱丿⺣冖」。
例句
1. 他因為背叛國家而成了孽子孤臣,無人可信任他。
2. 這個小偷偷竊的行為被發現後,成了一個孽子孤臣,沒人與他為伍。
組詞
- 天孽:指天意或天罰。
- 心孽:指内心的罪惡。
- 忏孽:指忏悔和洗清過去的罪孽。
近義詞
- 奸臣孽子
- 賊子無辜
反義詞
- 忠臣義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