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兄的意思、伯兄的詳細解釋
伯兄的解釋
長兄。《書·呂刑》:“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孫,皆聽朕言,庶有格命。”《孟子·告子上》:“鄉人長於伯兄一歲,則誰敬?” 朱熹 集注:“伯,長也。”
詞語分解
- 伯的解釋 伯 ó 兄弟排行次序: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父親的哥哥:伯伯。伯父。伯母。 對父輩戚友的尊稱:老伯。世伯。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 舊時對文章、道德足為表率者的尊稱:“海内
- 兄的解釋 兄 ō 哥哥:胞兄。堂兄。表兄。 弟 筆畫數:; 部首:兒;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伯兄”是漢語中一個傳統稱謂,其含義和用法在多個權威古籍及詞典中被明确記載:
-
基本定義
“伯兄”指長兄,即兄弟中排行最年長的男性。例如《書經·呂刑》提到“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将“伯兄”與伯父、仲叔等親屬稱謂并列,表明其在家族中的長序地位。
-
詞源與注釋
- “伯”在此處意為“長”(即排行第一),與“仲”“叔”“季”等表示兄弟排行的字相區别。
- 朱熹在《孟子·告子上》的集注中進一步解釋:“鄉人長于伯兄一歲,則誰敬?”說明“伯兄”特指血緣關系中的兄長,而非泛稱年長者。
-
用法與語境
“伯兄”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更常見的說法是“大哥”或“長兄”。需注意“伯”在其他語境中可能指“伯父”或爵位(如伯爵),但在“伯兄”中僅表示兄弟排行。
這一稱謂體現了古代對家族倫理和長幼秩序的重視,主要出現在《書經》《孟子》等經典文獻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伯兄》是一個漢字詞彙,用來稱呼比自己年紀大的親兄弟。下面是有關《伯兄》的一些重要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人
- 筆畫數:5畫(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分别為2、2、1)
來源:
《伯兄》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經典文獻中,如《周禮·春官宗伯·春師》等。它常用來表示尊敬、親近或者友愛的心情。
繁體:
繁體字“伯兄”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區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有些人會使用不同的字體書寫《伯兄》。例如,有人會将其寫為“偪兄”或者“嬛兄”。不過,這些書寫方式在現代已經基本不再使用。
例句:
- 弟弟:伯兄,我需要你的幫助。
- 伯兄:弟弟,你快長大了,要獨立一點了。
組詞:
- 伯兄姐:用來稱呼比自己年紀大的親兄姐。
- 師兄:用來稱呼在同一個學校或者同一所培訓機構中比自己年級大或者入學時間早的學長。
- 兄弟:用來稱呼親兄弟或者親近的朋友。
近義詞:
- 大哥:用來稱呼比自己年紀大的男性親人或者朋友。
- 兄長:用來稱呼比自己年紀大的親兄弟或者朋友。
反義詞:
- 弟弟:用來稱呼比自己年紀小的親兄弟或者朋友。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