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伯兄的意思、伯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伯兄的解釋

長兄。《書·呂刑》:“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孫,皆聽朕言,庶有格命。”《孟子·告子上》:“鄉人長於伯兄一歲,則誰敬?” 朱熹 集注:“伯,長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伯兄”是漢語中對親屬稱謂的專有名詞,指同一父母所生的長子,即兄弟中排行最年長的兄長。根據《古代漢語詞典》記載,該詞源于周代宗法制度中的排行體系“伯、仲、叔、季”,其中“伯”為嫡長子,承擔家族繼承與祭祀職責。例如《禮記·檀弓》載:“伯兄之尊,禮也”,體現了古代社會對長兄地位的重視。

在具體用法上,“伯兄”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文獻,如宋代朱熹《答陳同甫書》提到“伯兄教誨”,清代方苞《兄百川墓志銘》亦以“伯兄”指代兄長。現代漢語中,該詞已較少使用,僅保留于方言或特定文化語境,例如部分南方地區仍沿用此稱謂。

相關擴展可參考《漢語親屬稱謂大詞典》,其中将“伯兄”與“仲兄”(次子)、“季弟”(幼子)等詞彙并列,形成完整的兄弟排行系統。與之相關的稱謂還有“伯仲”(指兄弟或才能相當)、“伯姊”(長姐)等,均以“伯”為核心語素構建親屬關系網絡。

網絡擴展解釋

“伯兄”是漢語中一個傳統稱謂,其含義和用法在多個權威古籍及詞典中被明确記載:

  1. 基本定義
    “伯兄”指長兄,即兄弟中排行最年長的男性。例如《書經·呂刑》提到“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将“伯兄”與伯父、仲叔等親屬稱謂并列,表明其在家族中的長序地位。

  2. 詞源與注釋

    • “伯”在此處意為“長”(即排行第一),與“仲”“叔”“季”等表示兄弟排行的字相區别。
    • 朱熹在《孟子·告子上》的集注中進一步解釋:“鄉人長于伯兄一歲,則誰敬?”說明“伯兄”特指血緣關系中的兄長,而非泛稱年長者。
  3. 用法與語境
    “伯兄”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更常見的說法是“大哥”或“長兄”。需注意“伯”在其他語境中可能指“伯父”或爵位(如伯爵),但在“伯兄”中僅表示兄弟排行。

這一稱謂體現了古代對家族倫理和長幼秩序的重視,主要出現在《書經》《孟子》等經典文獻中。

别人正在浏覽...

白蓮杯酒言歡比作長牌長沙會戰成丹賜幾慈忍詞象摧圮待決戴氣枙臬燔骨沸唇非恠服鍊桂櫂過言毫不猶豫蝴蝶香晦晦回口茴香子诨號講脩勦除激伶赍米娟秀藍縷良時吉日靈篇盧瞳旅宿髦蠻綿力薄材瞑然畮鐘内工盤節蓬頭垢面平水韻貧人潑散牽戀切肺七老會輕呂棋槊揉和書稿庶尹私置途斃塗歌裡抃頹朽圖説文法學霧暗雲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