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跟隨。 宋 洪邁 《夷堅三志己·暨彥穎女子》:“僕躡步可三裡,抵茂林,女入其中,有數侶伴出迎,載以驢而逝。”
(2).猶言蹑手蹑腳。《西湖二集·灑雪堂巧結良緣》:“ 魏郎 更餘天氣躡步而進,從 柏汛堂 後轉過橫樓,有兩條路,不知何路可達。”《三俠五義》第二十回:“﹝ 南俠 ﹞将身子一縱,上了牆頭,翻身軀輕輕落在裡面,躡步悄足行來。” 許地山 《綴網勞蛛·商人婦》:“他不聲不張,蹑步到 阿噶利馬 後頭,給她一掌。”
“蹑步”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niè bù,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跟隨
指輕步尾隨或追蹤他人。例如宋代洪邁《夷堅三志己·暨彥穎女子》中描述:“僕躡步可三裡,抵茂林,女入其中,有數侶伴出迎,載以驢而逝。”
此義項強調動作的隱蔽性,常見于古代文獻中。
蹑手蹑腳
形容輕緩行走,避免發出聲響。如《三俠五義》第二十回:“南俠……翻身軀輕輕落在裡面,躡步悄足行來。” 現代作家許地山在《綴網勞蛛·商人婦》中也用此詞:“蹑步到阿噶利馬後頭,給她一掌。”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尤其描述人物隱秘行動或追蹤情節。例如《西湖二集》中“魏郎更餘天氣躡步而進”,即體現謹慎前行的狀态。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權威詞典及古籍用例,完整内容可參考相關文獻來源。
“蹑步”是指輕輕地踩着步伐前行的意思。
“蹑步”的部首拆分是“足”和“辵”(辵是行走的象形字)。它的總筆畫數是15畫。
“蹑步”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楚辭·離騷》中,形容人類行走時的輕巧步伐。後來被廣泛使用在文學作品和口語中。
“蹑步”的繁體字為“躡步”。
在古時候,漢字“蹑步”有時候也被寫作“踙步”,兩者的意思相同。
1. 他悄無聲息地蹑步走過草地,不讓任何人發覺。
2. 小貓蹑步跳上沙發,輕輕地躺在墊子上。
蹑影、蹑手蹑腳、蹑雲逐月。
輕步、輕盈的步伐。
顯眼的腳步聲、沉重的步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