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駭鼠竄的意思、鳥駭鼠竄的詳細解釋
鳥駭鼠竄的解釋
形容驚恐逃竄。 宋 曾鞏 《救災議》:“彼知已負有司之禁,則必鳥駭鼠竄,竊弄鋤梃於草茅之中,以扞遊徼之吏。”亦作“ 鳥驚鼠竄 ”。《明史·艾萬年傳》:“賊衣食易盡,生理一絶,鳥驚鼠竄。”
詞語分解
- 鳥的解釋 鳥 (鳥) ǎ 脊椎動物的一綱,溫血卵生,全身有羽毛,後肢能行走,前肢變為翅,一般能飛:鳥類。候鳥。益鳥。鳥語花香。 筆畫數:; 部首:鳥; 筆順編號:
- 鼠竄的解釋 形容驚惶逃走抱頭鼠竄詳細解釋.像老鼠那樣驚慌逃走。《漢書·蒯通傳》:“ 常山王 奉頭鼠竄,以歸 漢王 。” 顔師古 注:“言其迫窘逃亡,如鼠之藏竄。” 明 陸采 《懷香記·京邸遇舊》:“侯門廝養,
網絡擴展解釋
“鳥駭鼠竄”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niǎo hài shǔ cuàn,形容人或動物因極度驚恐而慌亂逃竄的樣子。以下是詳細解釋:
1.字面與比喻意義
- 字面:由“鳥駭”和“鼠竄”兩部分組成:
- “鳥駭”指鳥類受驚後急速飛離;
- “鼠竄”指老鼠受驚吓後慌忙逃跑。
- 比喻:合起來比喻人遇到危險或突發情況時驚慌失措、倉皇逃竄的狀态。
2.出處與用法
- 出處:最早見于宋代曾鞏的《救災議》:“彼知己負有司之禁,則必鳥駭鼠竄……”(意為百姓因畏懼禁令而慌亂逃避)。
- 用法:多作謂語、定語或狀語,用于描述失敗、受挫或遭遇危險時的場景,含貶義色彩。
3.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鳥驚鼠竄”(出自《明史·艾萬年傳》),意義完全相同。
- 反義詞:如“從容不迫”“得勝回朝”等,表示鎮定或勝利歸來的狀态。
4.例句參考
- 古代例句:賊寇聽聞官兵圍剿,登時鳥駭鼠竄,潰不成軍。
- 現代場景:股市暴跌時,部分投資者如鳥駭鼠竄般抛售股票。
5.權威來源
- 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工具書,或宋代文獻《救災議》。
網絡擴展解釋二
《鳥駭鼠竄》的意思
《鳥駭鼠竄》是一個成語,意為鳥類驚吓鼠類而逃竄。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局勢緊張、恐慌或受到威脅而人們四散逃離的情景。
部首和筆畫
《鳥駭鼠竄》這個成語由四個字組成,部首分别是鳥(鳥首)、骨(骨字旁)、鼠(鼠字旁)和窓(穴字旁)。它的總筆畫數為21畫。
來源
《鳥駭鼠竄》這個成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寓言故事。據說,有一天,鳥群突然飛來,驚吓了一群在地上覓食的老鼠,導緻老鼠們驚慌失措,四處逃竄。這個故事形象地描繪了一種局勢緊張、人們遭遇突發威脅時的情景,因此衍生出了這個成語。
繁體字
《鳥駭鼠竄》是《鳥駭鼠竄》這個成語的繁體字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中,有時将《鳥駭鼠竄》中的“窗”字換成“窳”字,即《鳥駭鼠竄》。
例句
當地發生了一次爆炸事故,引發了鳥駭鼠竄的局面,市民們四散逃離。
組詞
鳥飛鼠跳、骨瘦如柴、窗明幾淨
近義詞
雞飛狗跳、人仰馬翻
反義詞
安如泰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