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宮室壯麗。語出《詩·小雅·斯幹》:“如鳥斯革,如翬斯飛。” 朱熹 集傳:“其棟宇峻起,如鳥之警而革也,其簷阿華采而軒翔,如翬之飛而矯其翼也,蓋其堂之美如此。” 清 程允升 《幼學瓊林·宮室》:“鳥革翬飛,謂創造之盡善。”
“鳥革翬飛”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niǎo gé huī fēi,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原意
形容宮室建築的壯麗華美,結構精巧如鳥展翅、五彩野雞(翬)騰飛。出自《詩經·小雅·斯幹》:“如鳥斯革,如翬斯飛。”
注:“革”意為鳥張翅,“翬”指羽毛五彩的野雞。
引申義
部分資料提到該詞可比喻事物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此用法較為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詳細出處或例句,可參考《詩經》《幼學瓊林》等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來源8、9)。
“鳥革翬飛”這個詞來自于中國的古代詩詞,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這句詩是描寫秋天黎明時分,清涼的微風吹過大地的景象。其中的“鳥革翬飛”表示鳥兒在空中翺翔的場景。
根據《康熙字典》,“鳥革翬飛”四個字的部首分别是鳥、革、習、飛。其中,鳥和革是獨體字,習由“⺲”和“羽”組成,飛則由“⺶”和“食”組成。總的來說,“鳥革翬飛”這個詞的部首包括了鳥、革、習、飛四個部首。
根據筆畫順序,鳥革翬飛的筆畫分别是7畫、9畫、17畫和12畫。
繁體字形式為「鳥革翬飛」。
根據古代文字的書寫形式,鳥革翬飛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在秦漢時期,字形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但整體意義一緻。
1. 天空中的鳥革翬飛,給人一種甯靜與自由的感覺。
2. 秋天的鳥革翬飛,預示着季節即将轉換。
3. 我站在山頂,看着鳥革翬飛,心中也感到無比歡喜。
1. 鳥類:指鳥類動物。
2. 翬翔:指鳥類在空中飛行。
3. 飛翔:指物體在空中飛行。
近義詞:飛翔、翺翔、翻飛、飛翺。
反義詞:僵立、沉默、沉睡、停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