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abetes insipidus] 以強烈的渴感及排洩大量低比重尿為特征的下丘腦垂體後葉疾病
尿崩症是一種因抗利尿激素(ADH,又稱精氨酸加壓素)分泌不足或腎髒對其反應缺陷,導緻腎小管重吸收水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其核心特征為異常多尿、煩渴、多飲,伴隨低比重尿和低滲尿。
與糖尿病不同,尿崩症患者血糖正常,但尿液極度稀釋(低比重尿,滲透壓低于血漿)。
該病可見于任何年齡,但以兒童、青壯年及男性更常見。若出現相關症狀,建議盡早就醫以預防嚴重脫水及并發症。
尿崩症是一種由于垂體後葉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足或者作用不良而導緻的尿量過多、頻繁排尿的疾病。尿崩症又稱為中樞性尿崩症,指的是由于垂體後葉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抵抗力下降或者分泌不足,導緻尿液無法正常濃縮,進而引起尿量增多和夜間多尿的病症。
尿崩症的拆分部首是“尿”和“崩”,其中“尿”的部首是“屍”,“崩”的部首是“山”。根據五筆輸入法進行拆分,其中“尿”有6畫,“崩”有10畫。
“尿崩症”一詞是現代漢語的詞彙,來源于典籍《内經》中的《素問·生氣通天論》:“帝曰:有五變何如?岐伯曰:人生有 dàur經,兩者皆崩上焉。”在傳承過程中,逐漸演變為“尿崩症”這一稱呼。
對應的繁體字為「尿崩症」,繁體字中的「尿」字寫作「尿液」,「崩」字相同。
在古代,尿崩症這個病症沒有一個具體的稱謂,因為對于疾病的認知不如現代科學那樣詳細。然而,古代醫書中可以找到類似的描述,例如《素問·生氣通天論》中的“崩上焉”就可能指代尿崩症。
尿崩症患者常常會感到口渴且尿量過多。
尿液、崩潰、症狀、症候群
近義詞:尿頻、多尿
反義詞:少尿、尿潴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