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鉢頭的意思、鉢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鉢頭的解釋

1. 唐 代樂舞節目。傳自西域。 唐 張祜 《容兒缽頭》詩:“兩邊角子羊門裡,猶學 容兒 弄《鉢頭》。”

2.盛器。《西遊記》第五三回:“拿這鉢頭兒去,是必多取些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鉢頭(拼音:bō tóu)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鉢”與“頭”組合而成,需分義項解析:

一、字源與基礎釋義

  1. 鉢(bō):
    • 本義:陶制或金屬制的盛器,圓腹平底,口略内收,多用于盛飯食。

      來源:《說文解字》釋“鉢”為“食器”,段玉裁注:“鉢,飯器也”。

    • 演變:後特指僧侶化緣用的食具(缽盂),如唐代《一切經音義》:“鉢,梵雲鉢多羅,此雲應量器”。
  2. 頭(tóu):
    • 此處作名詞後綴,表“物體頂端或末端”,如“罐頭”“木頭”。

二、“鉢頭”的獨立詞義

  1. 古代量器:
    • 指一種口大底小的容器,用于量取谷物。

      來源:《漢語大詞典》引《通雅·器用》:“鉢頭,量名,如今之鬥斛”。

  2. 戲曲道具:
    • 唐代歌舞戲《鉢頭》中,演員戴“鉢頭”狀面具表演,象征喪父者披發啼哭。

      來源:唐代段安節《樂府雜錄·鼓架部》:“《鉢頭》……昔有人父為虎所傷,遂上山尋父屍。山有八折,故曲八疊。戲者被發,素衣,面作啼,蓋遭喪之狀也。”

三、文化延伸義

  1. 佛教關聯:
    • “鉢頭”或為“缽盂”的口語化變體,指僧侶手持的食具。

      來源:《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釋“缽”為比丘六物之一,形如扁碗。

  2. 方言用法:
    • 部分地區(如吳語)以“鉢頭”泛指陶罐、瓦盆類器具。

參考資料:

  1.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2.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3. 《通雅·器用》(方以智)
  4. 《樂府雜錄》(段安節)
  5.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目前可查證的信息,“鉢頭”一詞可能為“魌頭”的誤寫或存在其他特殊用法。以下是關于“魌頭”的詳細解釋,供參考:

  1. 基本詞義 指古代驅疫儀式中扮神者所戴的面具,尤其在宋代喪禮中使用。宋代文獻《事物紀原》提到,喪葬儀式中“方相”與“魌頭”的區别在于面具的眼睛數量:方相為四目,魌頭為兩目()。

  2. 方言含義 在四川等地方言中,“魌頭”引申為“撿便宜”之意。例如李劼人小說《死水微瀾》中,用“撿魌頭”表達占便宜,并注明此為方言用法()。

  3. 使用注意

    • “魌”為生僻字,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
    • 若需引用該詞,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如曆史文獻或方言研究)進一步考證。

目前尚未發現“鉢頭”一詞的權威釋義。若您所指為其他含義,建議提供更多上下文或确認詞語準确性。

别人正在浏覽...

按兵敖倉拜刺班曹悲煩贲軍之将不搬陪步驟出敵不意慈淚大盜奠繭電橋典妻鬻子疊見層出獨木舟娥媌風言風語江家綠皭然葭思極工禁闱鈞秤孔周裈帶婪尾春露袒緑燈慢世馬直面豉冕帶磨昏抉聩惱犯昵愛貧生旗番輕寒青華帝君青岩親緣诠評柔惠三推六問三獻官賞賷生鬼手録束缣鎖谏碳化物天啟停辛貯苦佗志無愠相錯響尾蛇洗糨喜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