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内哄”。内訌。《清史稿·高宗紀一》:“﹝ 乾隆 四年﹞九月乙巳朔,署 廣西 提督 譚行義 以 安南 鄭氏 專柄, 清化鎮 邵郡公 及 黎鷟 起兵與 鄭氏 内鬨,奏聞。”《新華文摘》1981年第6期:“ 李桦 不但自己搞起了木刻,并于1934年6月發動他的學生組織起‘現代創作版畫研究會’,乘 兩廣 軍閥 ********* 與 蔣6*介6*石 發生内哄所造成的政治空隙,在 廣州 舉起了木刻運動的戰旗。”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内哄漢語 快速查詢。
“内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内哄”指團體、組織或家庭内部因利益、權力等矛盾引發的紛争或沖突,常與“内讧”通用,強調内部不和諧的狀态。其拼音為nèi hòng(注意不讀作“nèi gàng”)。
詞義解析
使用場景
近義詞與反義詞
“内哄”與“内讧”常混用,但“内讧”更書面化,而“内哄”偏向口語。現代漢語中兩者均被接受。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典故或具體案例,可查閱《清史稿》或相關權威詞典。
内哄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人們心裡裡面不安分、心神不甯的狀态。下面将對内哄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等進行介紹。
内哄的部首是心,共有8個筆畫。
内哄最早出現在《韓非子·喻老》一書中,具體出自于“禹内旌旆之技哄于天下之蠹蟲者”,意為“禹雖身親而『技哄』(威懾)于天下之蠹蟲者”,即禹雖親身治理,但仍然擁有威懾天下之蠹蟲的能力。
内哄的繁體字為內哄。
古代漢字寫法中,内哄的寫法和現在相同。
1. 孩子們一起鬧騰,把屋子搞得内哄起來。
2. 比賽前的緊張氣氛讓場館内充滿了内哄的氣氛。
内哄沒有常用的組詞形式。
緊張、焦慮、忐忑
安定、甯靜、平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