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撓渎的意思、撓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撓渎的解釋

叨擾;紛擾。《太平廣記》卷九五引 唐 莫休符 《桂林風土記·道道林林》:“貧道在此撓瀆多年,更無所酬。”《續資治通鑒·宋真宗鹹平二年》:“若能自幹本局,則百職不嚴而肅,又何患乎政事之撓瀆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撓渎"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古籍或仿古語境中。其核心含義指幹擾、冒犯、亵渎,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以下從權威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 字義分解與詞源

  1. 撓 (náo):
    • 本義:攪動,攪亂。《說文解字》:“撓,擾也。”引申為擾亂、阻撓、彎曲(如“不屈不撓”)、搔抓(如“抓耳撓腮”)。
    • 在“撓渎”中:取其“擾亂、幹擾” 的核心義項。
  2. 渎 (dú):
    • 本義:水溝,小渠。《說文解字》:“渎,溝也。”引申為輕慢、不敬(如“亵渎”、“渎職”)。
    • 在“撓渎”中:取其“亵渎、冒犯、輕慢” 的核心義項。
  3. 合成詞義:
    • 将“撓”的“擾亂幹擾”與“渎”的“亵渎冒犯”結合,“撓渎”整體表示因不當的幹擾、煩擾而構成對對方(常指尊長、神明或莊嚴事物)的亵渎或不敬。

二、 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 釋義: 煩擾;冒渎。
    • 引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胡四相公》:“今有事往遠郡,煩路中戒嚴為之備。貪夜擾渎,惶惶無所及。” (此例雖用“擾渎”,但“擾”與“撓”在“擾亂”義上相通,“擾渎”可視為“撓渎”的近義詞或異形詞)。
    • 來源: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雖未直接收錄“撓渎”詞條,但對“撓”和“渎”的釋義清晰:
      • 撓: ① 攪動;攪和。② 擾亂;阻撓。③ 彎曲;屈服。
      • 渎: ① 小溝渠。② 輕慢;亵渎。③ 通“黩”。貪污。
    • 根據構詞法,“撓渎”可理解為“以煩擾、攪亂的方式亵渎或冒犯”。
    • 來源: 商務印書館,2002年。

三、 核心含義與用法


四、 例句參考(古籍與現代仿古)

  1. 古籍例句(近義或同義):
    • “渎擾神明,罪過不小。”(強調對神明的冒犯亵渎)
    • “公務繁忙,不敢屢渎清聽。”(表示不敢多次煩擾尊長)
  2. 現代仿古或說明性例句:
    • 祭祀大典,莊嚴肅穆,切忌喧嘩嬉戲,以免撓渎先祖。
    • 總經理日理萬機,若非緊急要務,我等職員不宜輕易撓渎。

“撓渎”是一個古雅且帶有貶義的複合詞,由表示“擾亂”的“撓”和表示“亵渎”的“渎”結合而成,核心意思是因不當的煩擾、幹擾而構成對尊長、神明或莊嚴事物的亵渎與冒犯。其使用強調行為的不當性及其引發的負面後果(不敬、失禮)。在現代漢語中雖不常用,但在理解古籍、進行仿古寫作或研究古漢語詞彙時仍需掌握其确切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

“撓渎”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náo dú,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叨擾、紛擾
    指因頻繁打擾或瑣碎事務造成煩擾。例如《太平廣記》中“貧道在此撓瀆多年”即表達長期叨擾之意。這一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強調行為對他人正常生活的幹擾。

  2. 擾亂并侮辱
    作為成語時,“撓”指擾亂、刺激,“渎”指亵渎、侮辱,合起來表示通過幹擾行為冒犯他人尊嚴。例如在人際沖突中,可能用“撓渎”形容對他人的不敬言行。


二、使用場景


三、綜合辨析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辭海》或《太平廣記》相關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白日上升白足和尚背風面笾铏恻怅恻悷讒構晁董車旆沖勁兒楚巫村桑代史燈爆掇蜂二紀風爐覆橑港币管夫人瓜衍之賞還率寒鼈和會烘烔花柳症緩不濟急活師茭艸郊禖吉財借故進刀金櫻子開爾文涼闇連拱流巵龍陽之興梅蕊民享木毬使者平面圖七錄輕財好義棄墜铨部取消人身人望日月無光市死師專兕先死中求生挑皮萬家燈火晩學危側孝廉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