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代 十國 之一。 梁太祖 時,封 劉隱 為 南平王 ,又進封 南海王 。 隱 死,弟 龑 (yǎn)稱帝,國號 大越 。後改稱 漢 ,是為 南漢 。有今 廣東 及 廣西 的南部。後滅于 宋 。共曆四主,六十八年(公元904-971)。《新五代史·職方考》:“自 嶺 南北四十七州為 南漢 。”
關于“南漢”的詳細解釋如下:
南漢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割據政權之一,由劉䶮(劉岩)于公元917年建立,疆域涵蓋今廣東、廣西及海南等地,國祚54年(917-971年),共曆四帝。
971年,宋将潘美攻破南漢都城,後主劉鋹投降,南漢滅亡。其統治雖短暫,但促進了嶺南地區的開發,并為宋代統一奠定基礎。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事件脈絡,可參考來源等。
南漢是指古代中國南方的一個國家,也是五代十國時期的一個獨立政權。南漢國名由來自漢族的南唐嘉禾農耕文化與北方的海洋文化相結合而得名。
南漢的部首是“十”字,共有10個筆畫。
南漢是南唐國的後繼國家,建立于公元10世紀初。南唐國滅亡後,南漢成為南方的主要政權,一直持續到公元10世紀末。繁體字“南漢”是南漢的簡化形式。
在古代的寫法中,南漢的“南”字多采用“䒑”字形,而“漢”字則多以“氵欠”形式寫作。
南漢是中國曆史上重要的南方政權之一。
南漢與其他詞彙組合可以形成許多有關南方政權、南方曆史的詞彙,如南漢皇帝、南漢國都、南漢文化等。
與南漢意義相關的近義詞有南唐、廣南、南漢國。
與南漢的意義相對立的反義詞可以是北宋、北方政權、北漢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