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西漢 禁衛軍有南軍北軍之分,南軍守衛 未央宮 ,由衛尉統領。因 未央宮 在 長安 城内的南面,故稱。《史記·呂太後本紀》:“ 高後 病甚,迺令 趙王 呂祿 為上将軍,軍北軍; 呂王 産 居南軍。”《舊唐書·職官志三》:“ 漢 置南北軍,掌衛京師。南軍,若今諸衛也;北軍,若今羽林軍也。” 唐 杜牧 《題商山四皓廟》詩:“南軍不袒左邊袖,四老安 劉 是滅 劉 。”
(2).南方的軍隊。《後漢書·袁紹傳》:“ 紹 進保 陽武 。 沮授 説 紹 曰:‘北兵雖衆,而勁果不及南軍;南軍穀少,而資儲不如北。’”
(3).特指 南朝 的軍隊。《南齊書·魏虜傳》:“至夜各舉兩火,虜衆望見,謂是南軍大至,一時奔退。”
(4).指軍隊中之南路軍。
“南軍”是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因時代和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西漢禁衛軍
西漢時期,南軍與北軍同為京師禁衛軍。南軍主要負責守衛未央宮(位于長安城南),由衛尉統領,與北軍(守衛長樂宮)形成制衡。漢文帝時曾合并南北軍,但南軍名存實亡,北軍仍延續。唐代杜牧詩句“南軍不袒左邊袖”即引用了這一曆史背景。
泛指南方軍隊
《後漢書》記載,東漢末年袁紹與南方勢力對峙時,謀士沮授曾比較南北軍力,稱“北兵雖衆,而勁果不及南軍”。此處的“南軍”指代地理位置在南方的軍隊。
特指南朝軍隊
南北朝時期,“南軍”專指南朝(如宋、齊、梁、陳)的軍隊。《南齊書》描述北魏軍隊誤将火把視為“南軍大至”而潰退,即為此類用法。
軍事編制中的南路軍
在軍事部署中,“南軍”也可指代某支軍隊的南路分支,與北路軍形成方位區分。
補充說明:南軍與北軍的對比在漢代尤為顯著。北軍駐紮長樂宮(長安城東北),後期發展為皇帝直接掌控的北衙禁軍,而南軍職能逐漸弱化。
《南軍》是一個有特定含義的詞彙,主要指的是在南方地區服役或來源于南方地區的軍隊。它可以用來表示南方人民所組成的軍隊,常見于曆史文獻或軍事相關的讨論中。
《南軍》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冖”和“軍”。其中,“冖”是一個單筆畫的上冠部首,意為覆蓋,而“軍”是一個五筆畫的字,表示軍隊。
《南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獻中,最早見于《史記·陳書》。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南軍”,保留了字形上的一些古老特征。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南軍的“南”字常以三點水的形式寫作“㠯”,而“軍”字的部分字形也有所變化,如用“冖”于上,“冂”于下,意為在上方行軍。
他帶領着《南軍》在南方地區奮勇作戰。
南軍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不同的詞彙,如“南軍陣亡”、“南軍指揮官”、“南軍将領”等。
與《南軍》相關的近義詞包括“南方軍隊”、“南方武裝”等,而反義詞則可以是“北方軍隊”、“北軍”等表達相反含義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