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山 ,指 廬山 。 晉 陶潛 《遊斜川》詩序:“彼 南阜 者,名實舊矣,不復乃為嗟歎。” 逯欽立 注:“ 南阜 , 南山 ,指 廬山 。”
(2).南面的山岡。 唐 沉趨 《霧》詩:“遊蛇隱遙漢,文豹栖南阜。” 宋 陸遊 《幽居》詩:“因鋤衰草通南阜,偶洗叢篁見北村。”
“南阜”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指南山(特指廬山)
該釋義源自晉代陶淵明《遊斜川》詩序:“彼南阜者,名實舊矣,不復乃為嗟歎。”。學者逯欽立對此注解為“南阜即南山,指廬山”,表明其最初可能作為廬山的代稱使用。
泛指南面的山岡
如唐代沈趨《霧》詩中的“文豹栖南阜”,以及宋代陸遊《幽居》的“因鋤衰草通南阜”,均以“南阜”描述地理方位中的山丘。
在古典文學中,“南阜”兼具具體與抽象意象:
該詞為文言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籍或文學創作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陶淵明、陸遊相關詩集注本。
南阜指的是位于中國安徽省的地名,也是中國古代地理學中著名的山巒之一。它是由南和阜兩個字組成。
南的部首是兒,筆畫數為3;阜的部首是阝,筆畫數為8。
南阜的名稱來源于地理特征。南意為南方的,阜指的是山丘。因此,南阜意為南方的山丘。
南阜的繁體字為「南阜」。
在古代漢字中,南阜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可能會使用「北」代替「阜」的部分,但整體仍然是「南阜」的意思。
1. 他們在南阜附近建起了一座莊園。
2. 這座城市有許多南阜,給人以美麗的景觀。
南阜山、南阜莊、南阜地區、南阜風光等。
南山、山巒、山脈、丘陵等。
北坡、北山、平地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