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旁王朝的意思、波旁王朝的詳細解釋
波旁王朝的解釋
法國等國的封建王朝。15 * 由波旁家族的亨利(即亨利四世)繼承法國王位後建立。1700年,法王路易十四的孫子腓力繼承西班牙王位,建立西班牙的波旁王朝。1792年,法國波旁王朝在法國大革命中被推翻,1814年又複辟,1830年在七月革命中再次被推翻。西班牙的波旁王朝則延續到1931年,但其中有兩次中斷。
詞語分解
- 波的解釋 波 ō 水面振蕩起伏的運動:波浪。波濤。波瀾。波光。波紋。波蕩。推波助瀾。波及(影響到,牽涉到)。 物理學上指振動在物質中的傳播能量遞進的一種形式:電波。光波。超聲波。波長。波段。波速。波譜。 筆畫
- 王朝的解釋 ∶朝代 ∶朝廷封建王朝詳細解釋.謂天子視朝。《周禮·地官·師氏》:“居虎門之左,司王朝。” 鄭玄 注:“王日視朝於路寝門外……﹝師氏﹞察王之視朝,若有善道可行者,則當前以詔王。”.猶朝廷。《漢書·韋
網絡擴展解釋
波旁王朝(法語:Maison de Bourbon)是歐洲曆史上一個重要的跨國封建王朝,其統治範圍涵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部分公國、盧森堡等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定義與起源
波旁王朝起源于法國中部的波旁地區,是卡佩王朝的分支。其父系祖先可追溯至法王路易九世(13世紀),母系則通過聯姻獲得波旁領地統治權。名稱中的“旁”實為“傍”,意為依托卡佩家族建立的新王朝。
2.在法國的統治(1589-1848年)
- 建立與早期發展:1589年,亨利四世(原納瓦拉國王)繼承法國王位,結束了宗教戰争并頒布《南特敕令》,确立宗教寬容政策,推動經濟複蘇。
- 鼎盛與衰落:路易十四時期(1643-1715年)達到絕對君主制頂峰,推行中央集權,興建凡爾賽宮,使法國成為歐洲文化中心。1792年法國大革命推翻路易十六,王朝兩次複辟後于1830年七月革命終結。
3.在西班牙與其他國家的延續
- 西班牙分支:1700年路易十四之孫腓力五世繼承西班牙王位,開啟波旁王朝統治,曆經多次中斷後于1975年第三次複辟,延續至今。
- 其他地區:曾統治那不勒斯、西西裡(1734-1816年)和盧森堡(1964年至今),意大利地區的統治于1860年結束。
4.重要君主及影響
- 亨利四世:結束宗教戰争,奠定國家統一基礎。
- 路易十四:“太陽王”強化王權,建立現代行政體系。
- 路易十六:法國大革命中被推翻,标志封建制度終結。
5.曆史意義與教訓
波旁王朝的興衰體現了中央集權制度的利弊,其文化成就(如凡爾賽宮)和行政改革對歐洲影響深遠,而後期財政危機與階級矛盾則成為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索。
如需更完整的王朝世系或事件細節,可參考來源網頁(如、5、9、10)。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波旁王朝》的意思及相關信息
概述
《波旁王朝》是指法國曆史上的一個王朝,它由波旁家族統治,時間跨度從16世紀到19世紀。以下是有關該詞的一些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氵(三點水)口
總筆畫數:13畫
來源與繁體
“波旁”一詞最早來源于法國波爾多出産的一種名為“波旁白蘭地”的酒,該酒釀造技法始于波旁家族。由于該家族成為法國王朝的統治者,人們就用“波旁王朝”來指代這個時期的法國。
波旁王朝繁體寫法:波本王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為:帛本王朝
例句
這部電視劇講述了波旁王朝的興衰曆程。
組詞
波旁家族、波旁白蘭地、波旁王朝
近義詞
法國波旁王朝
反義詞
法國共和時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