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茉莉花的别名。 明 袁宗道 《顯靈宮柏》:“餘嘗謂 戒壇 老松,城外柰子花, 顯靈 柏,可稱卉木中三絶。”
“柰子花”的含義存在兩種解釋,需根據語境和文獻來源綜合判斷:
茉莉花的别名(主流解釋)
多個權威來源(如滬江線上詞典、愛站小工具)指出,“柰子花”是茉莉花的别稱,最早見于明代袁宗道《顯靈宮柏》中的描述:“戒壇老松,城外柰子花,顯靈柏,可稱卉木中三絶。”此處以柰子花與松、柏并列,強調其觀賞價值,側面印證其作為花卉名稱的文學用法。
形容表裡不一的成語(争議性解釋)
查字典提到“柰子花”為成語,比喻事物外表與本質不符(如柿子與花的組合),但此說法未在其他高權威性文獻中體現,可能與方言或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相關。
建議參考方向:
可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明代文學作品驗證傳統用法。
《柰子花》是指柰樹的花朵。柰樹屬于薔薇科蘋果屬,果實類似蘋果,故也被稱為“柰子”。柰子花一般開放在春季,花色鮮豔、芬芳怡人,常被人們用來賞花。
《柰子花》的拆分部首是木,其筆畫數為4。
《柰子花》在古代的寫法是“柰子花”。這個詞彙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中的“采薇”,其中有“于彼采薇,南山之薇。采薇兮斯都,維葉之萏。彼采萏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與“采薇”相似,不少人将“采薇”的采音錯誤理解為“柰子花”。
在古代漢字中,用來寫“柰子花”的寫法是“柰子花”,沒有太多變體。
1. 春天來了,柰子花盛開在山坡上。
2. 清晨的陽光下,柰子花散發出迷人的香氣。
3. 大家一起去賞柰子花,感受春天的美好。
1. 柰子樹
2. 柰子林
3. 柰子果
4. 柰子園
5. 柰子香
蘋果花、林檎花、蓓蕾
凋謝、衰敗、凋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