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拳術中的一種擒人手法。用很小的力量控制對方要害處,使對方不能動作,因以取勝。 明 戚繼光 《紀效新書·卷首總叙》:“到廝打時,忘了拿法。”《西遊記》第十八回:“不想你有些拿法,我掙不過你,所以説此實情。”
“拿法”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拳術中的擒拿技巧
指通過精準控制對方要害部位(如關節、穴位),以較小的力量使其失去行動能力。例如,明代《紀效新書》提到“到廝打時,忘了拿法”,強調其在實戰中的應用。
中醫推拿術語
一種按摩手法,用拇指與其餘手指的指腹相對用力捏住特定部位,如肌肉或穴位。根據《秘傳推拿妙訣》,拿法包括“掐、捏、揉”等動作,常用于緩解肌肉緊張或治療傷科疾病。
在部分語境中,可引申為“處理問題的方法或手段”,強調對事物的掌控能力。例如,形容某人“拿法高明”即指其善于運用策略。
如需更詳細的武術招式中“拿法”實例或推拿操作步驟,可參考相關專業文獻或中醫典籍。
拿法(ná fǎ)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手”和“法”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左手持物的意思。
拿法的兩個部首分别是“手”(扌)和“法”(水)。它總共有9個筆畫。
拿法這個詞在演化過程中産生,它的表義不是獨立的。在古代,《說文解字》的釋義是“拿以持物者之法也”,指的是用手握住物體的方法。
拿法的繁體字是「拿法」。
在古時候,拿法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根據曆史記錄,在漢代,拿的象形形狀是手抓着物體;法的字形則表示水的液體流動。所以拿法的字形也可以理解為用手拿着物品的一種流動狀态的方式。
1. 他用巧妙的拿法抓住了球。
2. 她的拿法很穩定,不容易掉落。
拿法是一個名詞,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詞,如“拿法技巧”、“拿法準确”。
類似意思的近義詞包括“握法”、“抓法”。
與拿法相對的反義詞是“放法”,表示放開物品的方法或方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