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直中繩的意思、木直中繩的詳細解釋
木直中繩的解釋
[a timber (lumber) is as straight as a straightened line made by a carpenter's ink marker]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線。中,動詞,符合、合乎。繩,木匠用以取直,浸滿墨汁的線繩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荀況《勸學》
詞語分解
- 木的解釋 木 ù 樹類植物的通稱:樹木。喬木。灌木。木石(樹木和石頭,喻沒有知覺和情感的東西)。緣木求魚。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棺材:棺木。 質樸:木讷(樸實遲鈍)。 呆笨:木雞。
- 中繩的解釋 .符合墨線。《荀子·勸學》:“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韓非子·有度》:“巧匠目意中繩,然必先以規矩為度。”.喻符合标準。《呂氏春秋·離俗》:“故布衣人臣之行,潔白清廉中繩,愈窮愈榮。”.謂適
專業解析
“木直中繩”是漢語中的經典表述,出自《荀子·勸學》篇。該短語的本義與比喻義均具有深刻内涵,現結合詞典釋義與文獻用例解析如下:
一、字詞本義解析
- 木:指未經加工的木材,本義為樹木,引申為原材料。《漢語大詞典》釋為“樹類植物的通稱”,強調其原始狀态。
- 直:描述形态特征,《說文解字》注“正見也”,此處特指木材筆直無彎曲的自然屬性。
- 中(zhòng):動詞,意為符合、達到标準,《古代漢語詞典》釋為“符合,適合”,凸顯檢驗過程。
- 繩:指木工使用的墨線,作為測量直線度的工具,《辭海》定義為“木匠取直用的墨線”,象征規範标準。
二、典故出處與比喻義
《荀子·勸學》原句“木直中繩,輮以為輪”中,該短語比喻人先天材質雖佳(如直木),仍需後天加工(如墨線矯正、火烤彎曲)才能成器。此說體現儒家教育觀,強調學習對人性塑造的重要性,與後文“金就砺則利”形成類比論證。
三、現代用法示例
當代語境中常用于:
- 教育領域:形容可塑性強的學生資質
- 文學創作:借喻藝術素材需經提煉加工
- 成語活用:衍生出“中繩之木”等表達,見于學術論文标題(如《論荀子“中繩”思想的教育啟示》)
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 《荀子集解》(國學網校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木直中繩”是一個出自《荀子·勸學》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1.字面解釋
- 木:木材;直:筆直;中(zhòng):符合;繩:木匠用于取直的墨線。
意為“木材筆直得完全符合墨線拉出的直線”,強調自然材質本身已符合人工标準。
2.出處與原文引用
- 出自《荀子·勸學》:“木直中繩,輮(róu)以為輪,其曲中規。”
此句以木材加工為喻,說明後天改造的重要性。木材原本已直,但經過“輮”(火烤彎曲)可制成車輪,進一步符合圓規的标準。
3.用法與發音
-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形容事物符合既定标準。
- 發音注意:“中”讀作四聲(zhòng),表示“符合”;“繩”指木匠的墨線,讀作shéng。
4.引申意義
- 原指木材的天然直度符合人工标準,後引申為遵循規範、嚴于律己的象征。例如,形容人行事嚴謹,或強調教育、規則對塑造行為的作用(注:此網頁對出處的描述有誤,但引申意義符合常見用法)。
5.相關工具與背景
- 繩的釋義:指木匠的“墨繩”,一種浸染墨汁的線,用于在木材上彈出直線以校驗或切割,是古代木工的重要工具。
總結
“木直中繩”既是對自然材質的客觀描述,也隱含對後天規範與改造的重視。其核心在于強調事物(或人)既有的潛質與外部标準之間的契合性。
别人正在浏覽...
跋浪班谕不甘心餐室長辔遠禦铛腳刺史塵埋酬赉聰辯達爾馬提亞海岸打稿子敦本務實恩澤兒輩訪察泛級璠瑜飛刍挽粒豐給告訴才處理高懸狗寶狗命桂酒椒漿孤女裹屍泓窈兼業髻發畸客剞闾就中可憐诓人坤策攔子軍靈驗馬蜂窩薎蒙明夜靡葬摹録凝浄貧屋瞧得起清醴清清謹謹驅脇妊婦仍舊人眼靸拉食利失露水陸堂屯倉危言高論巫峯污塗仙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