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頭人的意思、木頭人的詳細解釋
木頭人的解釋
比喻遲鈍或不靈活的人。 元 李壽卿 《度柳翠》第一折:“勸你呵我是勸着一個木頭人;哎! 柳 也你則戀着那錦營花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三回:“照這樣看去,那製造局的生意還做得麼?這樣把持的情形,那當總辦的木頭人,那裡知道,説起來,還是隻有他家靠得住呢。”
詞語分解
- 木的解釋 木 ù 樹類植物的通稱:樹木。喬木。灌木。木石(樹木和石頭,喻沒有知覺和情感的東西)。緣木求魚。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棺材:棺木。 質樸:木讷(樸實遲鈍)。 呆笨:木雞。
- 頭人的解釋 舊時中國的某些少數民族的頭領詳細解釋.我國某些少數民族中的首領。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廓爾喀之降》:“有 丹津班珠爾 者,本班禪部下頭人。” 華山 《山中海路》二:“黨委唯一可以幫忙的事情,就是
網絡擴展解釋
“木頭人”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主要含義:
一、比喻義:形容遲鈍或不靈活的人
-
核心解釋
指代思維或行動遲緩、缺乏靈活性的人,常用于口語中表達對某人反應慢或呆闆的評價。
例句:
- “不要把學生拘束得像個木頭人。”()
- 元代李壽卿《度柳翠》中寫道:“勸你呵我是勸着一個木頭人。”()
-
延伸含義
- 在情感或社交場景中,可形容對他人暗示無動于衷的人,如“感情中的木頭人”。
- 反義詞為“機靈鬼”,強調靈活性與反應速度的對比()。
二、遊戲名稱:傳統兒童遊戲
- 遊戲規則
參與者需在口令結束後保持靜止,如“三三四四,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堅持到最後者獲勝。
特點:
- 考驗自控力和快速反應能力。
- 被觸碰後可“解凍”恢複行動,若被抓到則替換為追逐者。
補充說明
- 英文翻譯:Chump(呆闆的人)。
- 文化背景:通過自然物(木頭)比喻人性,體現漢語的形象化表達特點()。
如需進一步了解遊戲細節或文學出處,可參考相關來源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木頭人
木頭人,指的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表情、動作僵硬、呆滞,缺乏生氣、靈動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木頭人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它的拼音是mù,它的五筆編碼是72250。
來源和繁體
木頭人一詞是由“木”和“頭人”兩個部分組合而成。木是表示樹木、木材的象形字。頭人指的是一個人的頭部。木頭人這個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像是由木頭做成一樣,形容他呆滞、無生氣、沒有靈動的樣子。
在繁體字中,木頭人的寫法是「木頭人」。
古時候漢字寫法
據古籍記載,古時候有時将木字寫為“漢”或者“朮”。
例句
1. 他的動作笨拙、呆闆,完全像個木頭人。
2. 當衆演講時,他緊張得站在那裡像個木頭人一樣。
組詞
木讷、木納、木癡、木然。
近義詞
木讷、呆闆、僵硬、死闆。
反義詞
靈活、機智、活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