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質直、樸實。《舊唐書·柳澤傳》:“伏願陛下精求俊哲,朝夕納誨。縱有逆於耳、謬於心者,無速之罰,姑籌之以道,省于厥躬。雖木樸忌忤,願恕之以直,開諫諍之路也。”
木樸(mù pǔ)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典意蘊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未經雕琢的原始木材,後引申為質樸、淳厚的自然狀态。根據《漢語大詞典》對“樸”的釋義,“木”與“樸”組合後,可拆解為以下三層含義:
本體義
指天然未加工的原木。《說文解字》釋“樸”為“木素也”,即未成器的木材,如《論衡·量知》載“無刀斧之斷者謂之樸”,強調其原始、未被斧鑿改變的特質。
引申義
比喻人或事物的淳厚本性。如《道德經》中“見素抱樸”的哲學思想,将“木樸”視為返璞歸真的象征,形容摒棄浮華、回歸本真的狀态。《莊子·山木》篇亦以“木樸”喻指“材與不材之間”的自然生存之道。
文化意象
在中國傳統工藝中,木樸常與“大巧若拙”的美學觀相關聯。明代《園冶》提及造園需“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即以木樸之質傳遞渾然天成的意境,這一理念至今仍影響東方建築與藝術設計。
參考文獻: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第4冊第1286頁;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國家圖書館藏明刻本《園冶》。
“木樸”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質直、樸實,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品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木樸”由“木”和“樸”組成:
該詞最早見于《舊唐書·柳澤傳》:“雖木樸忌忤,願恕之以直,開谏诤之路也。”此處指臣子性格直率樸實,勸谏君主寬容直言。
字 | 讀音 | 基本義項 | 引申義項 |
---|---|---|---|
木 | mù | 樹木、木材 | 質樸、遲鈍(如“木讷”) |
樸 | pǔ | 未加工木材 | 樸素、真實(如“樸實”) |
“木樸”強調内在的質樸與真誠,常見于古文或書面語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舊唐書》原文或漢語詞典(如)。
八恺半夜三更卞泣薄利讒言佞語超摅侈博春榜蕩漾釣具抵噓凍裂沸沸湯湯逢湧關稅壁壘鼓盤漢軍缺耗擾核果荒絶黃葦彗日家降假求嗟嘻錦杠進破疾言怒色聚晤口鋒诳賞逯逯毛褐煤層餒稿涅槃披述乾裂遷善乞拉朋齊欺笑趨班人生如朝露人市省吃細用升舉勢豪飾理食嗓泰始缇校鳀瀛投身抟風頹荒委委佗佗無往不克五顯靈官香鈎燮和之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