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末的意思、木末的詳細解釋
木末的解釋
樹梢。《楚辭·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漢 張衡 《西京賦》:“陵重巘,獵昆駼,杪木末,擭獑猢。” 南朝 梁 劉孝标 《東陽金華山栖志》:“夫鳥居山上,層巢木末;魚潛淵下,窟穴泥沙。” 明 王守仁 《宏上人所蓄秋山圖》詩:“仙槎影沒銀漢遠,木末芙蓉為誰剪?” 清 鄭珍 《江邊老叟詩》:“君不見壬寅 松滋 決七口,閭殫為江大6*波吼;北風三日更不休,十室登船九翻覆。老夫無船上木末,稚子衰妻復何有!”
詞語分解
- 木的解釋 木 ù 樹類植物的通稱:樹木。喬木。灌木。木石(樹木和石頭,喻沒有知覺和情感的東西)。緣木求魚。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棺材:棺木。 質樸:木讷(樸實遲鈍)。 呆笨:木雞。 感覺不靈敏,失去知覺:麻木。 中國古代樂器八音之一。 姓。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末的解釋 末 ò 尖端,梢:末梢。末端。秋毫之末(毫毛尖端)。 最後,終了:末了(僶 )。末尾。末日。末代。窮途末路。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末業。末技。舍本逐末。 碎屑:末子。碎末。 傳統戲劇角色名,一般扮演中年以上男子:正末。副末。外末。末本(以男角主唱的雜劇)。 終始初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木末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木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樹梢,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中。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 拼音:mù mò(注音:ㄇㄨˋ ㄇㄛˋ)
- 詞義:指樹木的末端,即樹梢。
文學出處與例證
-
最早記載
- 出自屈原《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以“木末”比喻難以觸及的高處,暗含求而不得的怅惘。
-
詩詞應用
- 王維《辛夷塢》:“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以“木末”描繪辛夷花盛開于枝頭的景象。
- 王安石《木末》詩:“木末北山煙冉冉,草根南澗水泠泠”,通過“木末”與“草根”的對照,展現自然景物的層次感。
- 姜夔《慶宮春》中“背人還過木末”,則借“木末”營造空闊寂寥的意境。
文化意蘊
- 象征意義:常與高潔、孤寂或難以企及的事物關聯。如屈原以水中采薜荔、樹梢摘荷花比喻徒勞無功,暗含理想與現實沖突的哲思。
- 審美意象:古代文人多用“木末”描繪自然景緻,如煙霭缭繞的樹梢、枝頭綻放的花朵,增強詩畫的意境美。
“木末”是漢語中極具畫面感的詞彙,既用于寫實(如樹梢),又承載着豐富的文學隱喻。其高頻出現于楚辭、唐詩、宋詞等經典作品,體現了漢語以簡馭繁的表達傳統。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木末的意思
木末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木頭的末梢或木料的末端。
木末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木末的部首是木,表示與木材相關;筆畫數為5。
木末的來源
木末屬于漢語詞彙,起源于古代漢字。
木末的繁體字
木末的繁體字為「木末」,與簡體字相同。
木末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木末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是由「木」和「末」兩個字組成。
木末的例句
1. 這把椅子的木末已經磨損了。
2. 他小心地修剪着樹木上的每一根木末。
與木末相關的組詞
1. 木料:指用來制造家具等物品的木材。
2. 木屑:指木頭加工或切割後的小顆粒。
3. 木質:形容物體由木頭構成。
與木末近義詞
1. 木根:指木頭的根部。
2. 木枝:指木頭的分支。
3. 木梢:指木頭的頂端或末尾。
與木末反義詞
1. 木首:指木頭的頂部或起始處。
2. 木本:指木頭的主幹或基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