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追求財利。《晉書·王沉傳》:“貪賕之人,将慕利而妄舉。” 明 劉基 《郁離子·牧豭》:“臣西家之子,慕利而求其術。” 清 姚鼐 《複張君書》:“雖皇皇以求得之,而不為慕利。雖因人驟進,而不為貪榮。”
(2).複姓。出 鮮卑 族。 後魏 有 吐谷渾 主 慕利延 。見《通志·氏族五》。
“慕利”一詞主要有兩層含義,結合權威詞典和文獻資料解釋如下:
指對名聲、財富或權力的渴望與追逐,常用于形容功利性行為。例如:
“慕利”作為複姓源自古代鮮卑族,例如:
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逐利行為”還是“姓氏”。若形容功利心态,可參考《晉書》等經典用例;涉及民族曆史時,則關聯鮮卑姓氏背景。
慕利(mù lì)是一個漢字詞語,表達了對某人或某物的敬慕和羨慕之情。它由“忄”(心旁部首)和“利”(語音旁部首)兩個部首構成。
慕利由12畫組成,屬于偏旁字。它源于古代的形聲字,字形中的“利”部分是聲旁,表示了讀音,而“忄”部分是義旁,表示了字的意思。
在繁體中,慕利的寫法為「慕利」。
在古代漢字中,慕利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慕利的字形為「慕禮」。
1. 他深深地慕利着那位才華橫溢的畫家。
2. 學生們對于那位優秀教師深感慕利。
組詞:慕名、慕課、慕容、慕情。
近義詞:敬慕、仰慕、羨慕。
反義詞:鄙視、厭惡、不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