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危的意思、安危的詳細解釋
安危的解釋
[safety or danger] 平安和危險
奮勇搶救溺水兒童,不顧自己的安危
詳細解釋
平安與危險。《管子·參患》:“君主之所以尊卑,國之所以安危者,莫要于兵。” 晉 幹寶 《晉紀總論》:“蓋民情風教,國家安危之本也。” 宋 蘇轼 《次韻李修孺留别》之一:“豈意青天掃雲霧,盡呼黃髮寄安危。” 孫繼先 《強渡大渡河》:“他肩上擔着關系全軍安危的擔子哪。”
詞語分解
- 安的解釋 安 ā 平靜,穩定:安定。安心。安甯。安穩。安閑。安身立命。安邦定國。 使平靜,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撫。 對生活工作等感覺滿足合適: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象像平常一樣對待
- 危的解釋 危 ē 不安全:危險。危殆。危言(a.故意說吓人的話;b.直言)。危難(刵 )。危如累(噄 )卵。 損害:危害。危及。 高的,陡的:危石。危樯。 使人驚奇的:危言聳聽。 端正的,正直的:正襟危坐。“邦
專業解析
“安危”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兩個意義相反的語素“安”和“危”并列構成,屬于聯合式合成詞。其核心含義指:
-
安全與危險:指人或事物所處的兩種截然相反的境況或狀态。“安”代表平安、穩定、無危險;“危”代表危險、危急、不安全。
-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例:個人的安危、國家的安危、不顧自身安危。
-
泛指處境、狀況:在實際運用中,“安危”常常作為一個整體概念,泛指一個人、一個群體、一個地方乃至一個國家整體的安全狀況、生存狀态或命運。它強調的是對整體安全形勢的關注。
- 來源: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86-1994.
- 例:心系百姓安危、事關國家安危的大事、把人民的安危放在首位。
詳細解析:
- 語素解析:
- 安:本義為安定、安全。《說文解字》:“安,靜也。”引申為平安、安穩、舒適。
- 危:本義為在高處而畏懼。《說文解字》:“危,在高而懼也。”引申為危險、危急、不穩定、使處于危險境地。
- 兩者結合,涵蓋了安全與危險這兩個生存狀态的兩極。
- 詞義特征:
- 對立統一:“安危”一詞本身就體現了矛盾對立的統一,涵蓋了事物可能存在的兩種極端狀态。
- 整體性:雖然由兩個反義詞構成,但在使用中常作為一個整體概念,指代“安全狀況”或“處境”,尤其側重于對“危險”可能性的關注和防範。例如,“關心他的安危”更側重于擔心他是否安全、是否有危險。
- 抽象性:它描述的不是具體的物體或動作,而是一種抽象的狀态或情形。
- 常見用法與搭配:
- 常作賓語:如“關心安危”、“不顧安危”、“系于安危”、“關系到安危”。
- 常作定語:如“安危問題”、“安危大事”、“安危之際”(關鍵時刻)。
- 常與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詞搭配:如“國家安危”、“人民安危”、“個人安危”、“企業安危”。
- 常與表達情感或态度的動詞搭配:如“牽挂安危”、“擔憂安危”、“置安危于度外”(不把自身安全當回事)。
- 與近義詞的區别:
- “安全”:僅指沒有危險、平安的狀态,是“安危”中“安”的單方面強調。
- “危險”:僅指有遭到損害或失敗的可能的狀态,是“安危”中“危”的單方面強調。
- “禍福”:指災禍與幸福,更側重于事件的結果(不幸或幸運),而“安危”更側重于狀态(安全或危險)。
“安危”在漢語詞典中的核心釋義是指安全與危險,并由此引申指代人或事物所處的整體安全狀況、生存境遇或命運。它體現了對安全與危險這對矛盾狀态的概括,在實際語言運用中常作為一個整體概念,強調對安全形勢的關注,尤其在涉及重大利益或生命財産時。
網絡擴展解釋
“安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安危”由“安”(平安)和“危”(危險)兩個反義字組成,指平安與危險并存的狀态,但使用時更強調對潛在危險的關注。例如“不顧個人安危”即突出對危險境遇的忽視,選擇優先考慮其他因素。
詞源與結構
- 構詞特點:并列結構,通過反義字組合表達事物的兩面性。
- 經典引用:最早可見于《尚書·畢命》“邦之安危”,後《東周列國志》中李牧提到“國家安危,懸于一将”,體現其常用于重大事件或集體利益的語境。
使用場景
- 描述處境:多用于個人或群體面臨風險時的選擇,如“他救人時未顧自身安危”。
- 警示與提醒:如“注意旅途安危”,強調對安全問題的重視。
- 文學與曆史:常見于曆史叙事或文學作品中,突顯人物在危機中的責任感(如中李牧的典故)。
例句參考
- 當代語境:“解放軍戰士不顧安危搶救傷員。”
- 跨文化應用:西語例句“Salvó a la chica ignorando riesgos personales”(他不顧個人安危救出女孩)。
補充說明
- 近義詞:吉兇、禍福(側重結果);反義詞:無直接反義,但可對比“安全”與“危險”的單字含義。
- 詞性:名詞,通常作主語或賓語(如“安危未定”“考慮安危”)。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東周列國志》《尚書》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柏脂八命塝田備查冰澌部督豺羽赤精精除害興利慈目典肆洞霄東西二府堆笑頓躄多足動物餓顯法器鳳腦腐衣貢公喜顧養彙薦晖夜溷雜甲膽簡功椒酒郊赦徑遂酒量拒捍抗莊兩聽麗景臨寫理事螺距盟會煗老仆遫巧谀親信窮迹棄妻三鼓三和盛會適稱失之東隅叔度松煙談述騰告頽業微察問缣遊握手言歡響報先公後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