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 帝王舉行郊祀時架設的房屋,上下四周圍以帷幕,以象宮室,故稱。《宋史·輿服志六》:“幕殿,即《周官》大小次也……中興後,以事天尚質,屢詔郊壇不得建齋宮,惟設幕屋而已。其制架木而以葦為障,上下四旁周以幄帟,以象宮室,謂之幕殿。”
“幕殿”是南宋時期用于帝王郊祀活動的臨時性建築設施,其具體含義和特點如下:
定義與功能
幕殿是南宋帝王在舉行郊祀(祭天儀式)時臨時搭建的場所,整體以木架結構支撐,四周用帷幕圍合,象征宮室建築。因宋代崇尚禮儀從簡,故不建固定齋宮,改用這種可拆卸的幕屋替代。
結構與象征意義
曆史依據
該詞最早見于《宋史·輿服志六》,記載南宋“中興後”因節儉政策,郊壇不設永久性建築,僅以幕殿代之,并詳細描述了其形制。
幕殿是南宋禮制改革的産物,兼具臨時性與象征性,反映了當時祭祀活動從簡的傾向。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史》原文或宋代輿服制度相關研究。
幕殿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宮殿内供帝王居住的大殿。
「幕」字的部首是「巾」,總共由13個筆畫組成;「殿」字的部首是「殳」,總共由13個筆畫組成。
「幕殿」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古籍中。在《書經·樂書》中有一篇名為《幕殿》的文章,描述了古代宮殿内的布置和功能。
在繁體字中,「幕」字與簡體字寫法相同,而「殿」字在繁體中為「殿」。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幕」字的上方有兩個點表示帷幕,下方的「攸」表示草地。而「殿」字的上方為「殳」,下方為「又」,表示殿堂的樣子。
1. 清朝皇帝常常在夏天居住在頤和園的涼亭幕殿中。
2. 這座古代宮殿的幕殿展示了中國古代建築的宏偉。
1. 幕布:指用作帷幕的布料。
2. 通往幕殿的石階被鋪設得非常漂亮。
3. 幕府:指幕府政權。
近義詞:宮殿、閣樓、寶殿。
反義詞:小屋、亭子、茅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