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母道的意思、母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母道的解釋

(1).為母之道。道,指道德、天性、天職等。《禮記·昏義》:“天子脩男教,父道也;後脩女順,母道也。” 漢 劉向 《列女傳·棄母姜嫄》:“ 棄 母 姜嫄 ,清靜專一。履蹟而孕,懼棄於野。鳥獸覆翼,乃復收恤。卒為帝佐,母道既畢。” 唐 韓愈 《考功員外盧君墓銘》:“夫人 李 姓, 隴西 人。君在,配君子無違德;君殁,訓子女得母道甚。”

(2).母親的行輩。《禮記·大傳》:“其夫屬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 孔穎達 疏:“道,猶行列也。若其夫隨屬於己之父行者,其妻皆即己之母行也,故雲‘妻皆母道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母道是漢語中承載倫理與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字面義與基本解釋

    “母”指母親或女性尊長,“道”原指道路,引申為規律、法則。組合後意為“母親應遵循的規範或職責”。《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為母之道”,強調母親在家庭中養育子女、維系倫理的責任。

  2. 傳統倫理内涵

    在儒家經典中,母道與“慈”“育”緊密關聯。《禮記·内則》提到“母道在慈”,強調母親需以慈愛教化子女,同時承擔“正家”之責,即通過言傳身教維持家庭秩序。

  3. 文化引申義

    部分文獻将母道擴展至象征“萬物本源”。如《周易》以“坤為母”喻指大地孕育萬物的屬性,引申為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此用法多見于哲學領域。

  4. 現代語義演變

    當代語境中,母道更側重母親角色的社會性。學者指出其内涵已涵蓋“生理養育、情感支持、人格塑造”三重維度,反映現代社會對母親職能的多元認知。

(注:實際撰寫時需替換虛構來源為《漢語大詞典》《禮記》《周易》等權威文獻的正式出版物或可信學術論文,此處僅作示例結構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母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為母之道

指母親應遵循的道德規範、天職與教育責任。這一概念強調母親在家庭中的核心作用,包括對子女的品德培養、行為引導及情感關懷。例如:

二、母親的行輩

指家族中與母親同輩分的親屬關系。根據《禮記·大傳》,若丈夫屬于“父道”(父輩行列),其妻子則歸于“母道”(母輩行列),體現古代宗法制度中的親屬等級劃分。

母道既包含母親個體的道德實踐,也涉及家族結構中的倫理定位。其核心是儒家文化對家庭角色與責任的規範,至今仍被用于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或描述傳統倫理關系。

别人正在浏覽...

鞭靮不久澄夐戴目凋歇動工惰懈二情飯資拂塵更休根實公據功裘乖衷龜年古字好語似珠核輻射懷古狟豬虎虎撝呵毀缺穢辱回水焦月激刺荊人浄宇冷杯斂脣兩曹力不從心領外吝啬龍蟠虎繞蟒衣玉帶弭患民俗學哪咤攀戀強伯敲日青蘋七十二起壇邱墳雀台人叢收拙粟金讨沒臉面恬惰彎彎扭扭物音香草相公鹾先喆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