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木标。立木書字,以為标記。《後漢書·蓋勳傳》:“ 羌 精騎夾攻之,急,士卒多死。 勳 被三創,堅不動,乃指木表曰:‘必屍我於此。’” 李賢 注:“表,标也。”《三國志·魏志·田疇傳》:“ 建安 十二年, 太祖 北征 烏丸 ……乃引軍還,而署大木表於水側路傍曰:‘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復進軍。’”
(2).指用于測日影計時的木制标杆。《東周列國志》第七一回:“ 穰苴 先至軍中,喚軍吏立木為表,以察日影…… 穰苴 候至日影移西,軍吏已報未牌,不見 莊賈 來到,遂吩咐将木表放倒,傾去漏水,竟自登台誓衆,申明約束。”
(3).樹木的外層。《詩·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如塗塗附” 唐 孔穎達 疏:“歰者故為木桴,桴,謂木表之麤皮也。”
(4).樹梢。 唐 顧況 《在滁苦雨歸桃花崦傷親友略盡》詩:“麗景變重陰,洞山空木表。” 元 吳師道 《吳禮部詩話》:“因見日未出木表,光景清異。”
木表在漢語詞典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類:
指以木材制成的圭表部件,用于觀測日影長度以确定節氣、時刻等。
核心功能:
泛指以木材制成的标記性物體,常見于以下場景:
《墨子·備城門》載:“置木表于城四周”,用于軍事防禦時标記距離或方位。
日晷的晷針(表)早期以木制為主,如漢代“赤道式日晷”的木表結構(《中國古代科技史》)。
古代工程或祭祀時豎立的木樁标記,如《儀禮》中“設表于門”記載的儀式性木柱。
詞源考據:
“表”本義為“外衣”,引申為“顯露、标志”。《說文解字》釋:“表,上衣也。從衣從毛。”後衍生出“标記物”含義,與“木”結合特指木質顯形器物。
權威參考來源:
“木表”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用木頭制作的标記物,通常用于立木書寫文字或符號作為标識。例如古代劃分地界、記錄信息時使用。
指古代用于測量日影以計時的木制标杆,屬于早期天文觀測工具的一種。
指樹皮或樹幹表面的部分,例如漢程字典提到“木表”可表示樹木的外層結構。
指樹木頂端的枝葉部分,如《漢典》解釋“木表”為樹梢,并舉例“木披(因果實太多而樹枝折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用例,建議查閱《說文解字》或古代天文曆法相關典籍。
半臂扳子報驗别敬鼈飲避實擊虛絺索傳話筒祠宇從人挫鋒雕流發谪浮音趕任務罛罟漢臯解珮槐蕊讙國宦意翦落簡閲進船襟要積憂成疾開金狂誖琅函列邦禮飨蠦蜚慮思賣富差貧扪腹民譽南棹北轅偶語排隊論抛堶陪隨扁乘平面璞石趫材敲定青女七去诎纓插衽汝器善覺四香閣天父萬能魏國山川溫醇無慮小旅館脅肩低眉習慣法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