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壞山頹”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mù huài shān tuí,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比喻德高望重的人逝世,帶有對逝者敬仰和哀悼的意味。原指梁木折斷、泰山崩塌,後引申為對傑出人物離世的象征性表達。部分資料也提到可形容“山崩地裂的景象”或“局勢動蕩”,但此用法較為少見。
常見同義成語為“泰山梁木”,兩者均以自然崩塌比喻偉人離世。
例句:“先生逝世,學界如木壞山頹,哀恸不已。” 此用法強調人物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注意:該成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書面語或追思場合。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禮記》或清代文獻。
《木壞山頹》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山木破敗、山巒坍塌的景象。形容山勢陡峭或者受到嚴重破壞的樣子。
《木壞山頹》這個詞由四個漢字組成,它們的拆分部首分别為木、坍、山、頹。
拆分後的筆畫分别為:木(4畫)、坍(8畫)、山(3畫)、頹(14畫)。
《木壞山頹》源自唐代文學家杜甫的《行軍雪後吐蕃道中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木壞山頹異靈岐,關河南北易埋障。”
在繁體字中,《木壞山頹》的寫法為《木壞山頹》。
古時候《木壞山頹》的漢字寫法沒有變化,仍然是現代所用的這四個字。
登上山頂,隻見四周的山巒木壞山頹,景色十分壯觀。
與《木壞山頹》相關的組詞有:山脊、峭壁、崩塌。
與《木壞山頹》意思相近的成語有:山河破碎、山搖地動、土崩瓦解。
與《木壞山頹》意思相反的成語有:山清水秀、如畫如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