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一丘的意思、貉一丘的詳細解釋
貉一丘的解釋
《漢書·楊恽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後用“貉一丘”謂同屬一類,沒有差别。 宋 蘇轼 《過嶺》詩之一:“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金 元好問 《祖唐臣愚庵》詩:“ 青州 荊州 兔三窟,古人今人貉一丘。” 清 查慎行 《歲寒雜感》詩之九:“誰将正變溯源流,今古何殊貉一丘。”亦作“ 貉同丘 ”。 明 吳幵 《優古堂詩話》:“ 呂吉甫 雲:‘南北戰争蝸兩角,古今興廢貉同丘。’”
詞語分解
- 貉的解釋 貉 é 哺乳動物,外形像狐,穴居河谷、山邊和田野間;雜食魚、鼠、蛙、蝦、蟹和野果、雜草等,皮很珍貴:一丘之貉。 貉 á 義同(一),用于“貉子”、“貉絨”。 貉 ò 古同“貊”①。 筆畫數:;
- 一丘的解釋 亦作“ 一邱 ”。.一座小山。《漢書·叙傳上》:“栖遲於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 唐 李白 《金門答蘇秀才》詩:“未果三山期,遙欣一丘樂。” 宋 黃庭堅 《複庵》詩:“歸來一丘中,萬事不改舊。”
網絡擴展解釋
“貉一丘”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一、核心釋義
-
基本含義
源自《漢書·楊恽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原指古今同類人或事物沒有本質區别。後引申為:
- 同類無差别:比喻不同時代或群體的人或事物本質相同,如蘇轼詩句“今古何殊貉一丘”;
- 勾結作惡:形容狡猾者聯合欺騙他人(多見于現代解釋)。
-
字詞解析
- 貉:犬科動物,外形似狐,象征狡猾;
- 一丘:同一山丘,喻指共同立場或目标。
二、讀音與用法
- 正确讀音:
在成語中“貉”讀作hé(如“一丘之貉”),而非常見的誤讀“hè”或“mò”。
- 使用場景:
多用于貶義語境,如批判曆史人物共性(“古人今人貉一丘”),或諷刺現代勾結行為。
三、文學引用與演變
- 曆史文獻:
宋代蘇轼《過嶺》、金代元好問《祖唐臣愚庵》等詩詞均引用此典,強調對人性共性的反思。
- 詞義擴展:
從最初的“同類無别”逐漸衍生出“共同作惡”的現代用法,反映語義的曆時演變。
四、常見誤區分
- 與“一丘之貉”關系:
二者同源,但“貉一丘”更強調“同類本質”,“一丘之貉”側重“共同作惡”,現代常混用。
若需進一步了解“貉”的動物學特征或成語典故細節,可參考權威字典或《漢書》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貉一丘》的意思
《貉一丘》是一個漢字詞組,意思是指一個人長得像貉子的樣子。
《貉一丘》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貉一丘》中的第一個字“貉”是一個常用的漢字,部首是“豸”,總計有11個筆畫。第二個字“一”是一橫,隻有一筆,表示音節。
《貉一丘》的來源
《貉一丘》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這本古代著名的哲學文集中。在這本書中,莊子用“貉一丘”來形容一個人的相貌特征,意思是說這個人的長相非常像貉子。
《貉一丘》的繁體
《貉一丘》的繁體字形為“貉一丘”,字形上略有差異,但意思和發音完全相同。
古時候《貉一丘》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發展過程中,有很多不同的寫法,包括《貉一丘》這個詞。在古時候,《貉一丘》的寫法可能會略有變化,但基本上沒什麼區别。
《貉一丘》的例句
這個詞通常是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外貌特征的。比如,你可以說:“他長得真像貉子,簡直就是一個《貉一丘》。”
相關詞彙
組詞
貉子、貉皮、貉褐、貉絨
近義詞
貌似貉子、貌如貉子
反義詞
貌非貉子、貌不如貉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