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镆鎁的意思、镆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镆鎁的解釋

即鏌鋣。《莊子·庚桑楚》:“兵莫憯於志,鏌鎁為下。” 唐 劉長卿 《奉送從兄罷官之淮南》詩:“何事浮溟渤,元戎棄鏌鎁。”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鑄兔膽為二劍》:“ 昆吾山 有獸如兔,食銅鐵,膽腎皆如鐵。 吳國 武庫中兵刃俱盡,而封署如故。得雙兔,殺之,有鐵膽腎,方知兵刃為食。乃鑄腎為二劍,雄為幹将,雌為鏌鎁。” 明 卓人月 《花舫緣》第三出:“水色呵,削芙蓉鏌鎁。”參見“ 鏌鋣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镆鎁(又作“镆铘”“莫邪”)是漢語中特指古代名劍的專有名詞,其釋義可從以下五方面展開:

一、字形結構 該詞為雙音節單純詞,由“镆”“鎁”二字構成,均屬形聲字。《漢語大詞典》記載“镆”從金莫聲,“鎁”從金邪聲,兩字組合後不再單獨表意,整體代指寶劍名稱。

二、讀音規範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标注,标準讀音為mò yé,其中“鎁”字在普通話中僅保留于此專名,無其他獨立用法。

三、詞義源流

  1. 本義:春秋時期著名鑄劍師幹将所鑄雌雄雙劍中的雌劍,與雄劍“幹将”并稱。《莊子·大宗師》載“幹将镆铘,天下之利劍也”,此為最早文獻記錄。
  2. 引申義:唐宋後逐漸演變為寶劍代稱,如白居易《鴉九劍》詩雲“不如持我決浮雲,無令漫漫蔽白日”,即以镆铘喻劍。

四、文化意象 在傳統文學中承載着三重象征:

五、現代應用 主要保留于成語“幹将镆铘”及曆史題材創作中,日常使用頻率較低,《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将其列為書面語專用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镆鎁”一詞,目前提供的搜索結果中未直接提及該詞的具體含義。推測可能存在以下兩種情況:

  1. 詞語書寫有誤
    該詞可能是“镆铘”的異體寫法。據中國傳統文化記載,“镆铘”(亦寫作“莫邪”)是古代名劍,與“幹将”并稱。例如《吳越春秋》中記載,幹将、莫邪為夫婦,鑄成雙劍,後成為寶劍的代稱。

  2. 生僻詞或訛傳詞
    若确為“镆鎁”,則可能是冷僻詞彙或特定領域的術語。建議結合以下線索進一步考證:

    • 注意字形是否與“镆铘”“镆耶”等詞混淆;
    • 查詢《漢語大詞典》《辭海》等權威辭書;
    • 提供詞語的出處或使用語境,以便更精準溯源。

若您需要查詢其他詞語的釋義(如搜索結果中提到的“虺隤”“耵聍”“彡彡”等),可補充說明,我将為您詳細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别鶴弄餐飯昌言無忌垂首喪氣催花雨村甿寸意丹雞白犬怛然颠踬短評斷澌範度隔岸隔斷貫額關系說含牙戴角畫媵輝風江河積高金鵝蕊輯瑞譏讪九成宮醴泉銘九陲踦隻潏潏玃猿郡政钜手鞠訩浪投拉塔謰謱零散龍陛輪文麥積山石窟冥眴目授拿得起謙題蕉萃窮辰畎渎犬馬戀主喪命缫車紗帽圓領懾北深論使嗾朔日隨事制宜停轺突轶無士馬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