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镆邪的意思、镆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镆邪的解釋

見“ 鏌鋣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镆邪"(mò yé)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特指古代傳說中的名劍,更常見的寫法是“镆铘”或“莫邪”。它主要具有以下含義:

  1. 本義:古代名劍 “镆邪”最核心的含義是指古代一把極其鋒利、著名的寶劍。它通常與另一把名劍“幹将”并稱,合稱為“幹将镆邪”(或幹将莫邪)。傳說這兩把劍由春秋時期吳國的鑄劍師幹将和他的妻子莫邪所鑄。因此,“镆邪”本身即指莫邪所鑄的那把劍,象征着無堅不摧的利器。

  2. 字形與詞源

    • 镆 (mò): 本義指一種大戟(古代兵器),用作劍名時是假借字,取其兵器之義。
    • 邪 (yé): 在此為專用字,用于劍名“镆邪”。需要注意的是,“邪”在此不讀常見的 xié,而讀 yé。它與“铘”(yé)通用,“镆铘”是更标準的寫法。這個詞源于人名(莫邪),後直接代指其所鑄之劍。
  3. 引申義:寶劍的通稱 由于“幹将镆邪”的傳說流傳極廣且深入人心,“镆邪”(或“镆铘”、“莫邪”)後來也常被用作對鋒利寶劍的通稱或代稱,泛指名貴的寶劍。在文學作品中常以此象征鋒銳、剛強或珍貴的事物。

  4. 文化内涵 “镆邪”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内涵:

    • 精工鑄造的象征: 代表了古代工匠精神的巅峰和精湛的冶煉技術。
    • 剛烈與忠誠的象征: 其鑄造傳說(如莫邪投身爐火助夫鑄劍)常被賦予忠貞、犧牲、剛烈不屈的精神寓意。
    • 文學意象: 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意象,用以形容兵器的鋒利、俠客的英武或寄托壯志豪情。例如李白《俠客行》中“趙客缦胡纓,吳鈎霜雪明”雖未直接提及,但“吳鈎”一類名器意象與之相關。

總結來說,“镆邪”是一個專有名詞,指代古代傳說中由莫邪鑄造的、與“幹将”齊名的神兵利器,後也泛指寶劍。其核心含義是鋒利無匹的名劍,并蘊含着深厚的文化象征意義。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1997). 漢語大詞典 (Vol. 11, p. 743).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權威辭書釋義)
  2.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2015). 辭源 (第三版, p. 1682). 北京:商務印書館. (字源、詞源及古義考釋)
  3. 許慎. (東漢). 說文解字 (清陳昌治刻本). (基礎字形字義參考)
  4. 趙晔. (東漢). 吳越春秋. (記載幹将莫邪鑄劍傳說的重要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

“镆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基本含義
    “镆邪”是“镆铘”的異體寫法,指古代著名寶劍名,常與另一名劍“幹将”并稱,合稱“幹将镆铘”。二者最早見于《吳越春秋》等文獻,後成為寶劍的泛稱。

  2. 讀音與字義

    • 镆:讀作mò,專用于“镆铘”一詞,無獨立含義。
    • 邪:此處讀xié,但實際是“铘(yé)”的異體字,因形近或通假而混用,故“镆邪”等同于“镆铘”。需注意,“邪”在其他語境中可能有不同讀音和含義(如中邪、邪說等)。
  3. 文學與文化中的用法
    該詞多用于詩文或典故中,象征鋒利的武器或剛毅精神。例如:“幹将發硎,有作其芒;镆邪出匣,誰與争鋒?”(化用自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4. 相關說明

    • 部分文獻中,“镆邪”可能被誤寫為“莫邪”,實為同一詞的不同書寫形式。
    •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學領域或成語引用。

若需進一步了解其曆史典故或具體文獻出處,可參考《吳越春秋》《戰國策》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霸岸白綿北道主人博接蠶家誠忘敕旨沖頤瞅粘錯疊箪笥德薄才疏丁字步反忤粉白墨黑風嵐鳳鸾伏事覆陷改律糕幹纥頭花色降心順俗艦日堿性漸詐籍叢劫鈔節足畸客急足具劍峻阪鹽車昆布老生子聯魁論吐淪蕰賣情馬金南命事牛宿被甲持兵辟支小乘喬聲勢旗警拳握聖餐祀孔松苞探使套杯同舍讬地屋面俠介現銀小偏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