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模斅的意思、模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模斅的解釋

模仿。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序緻》:“ 魏 晉 以來,所著諸子,理重事複,遞相模斅,猶屋下架屋,牀上施牀耳。” 盧文弨 補注:“斅,與‘效’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模斅”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釋義
    讀音為mó xiào,意為“模仿”。該詞由“模”(效法)和“斅”(同“效”,效仿)組合而成,強調對某種形式或内容的仿效。

  2. 文獻出處
    出自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序緻》:“魏晉以來,所著諸子,理重事複,遞相模斅,猶屋下架屋,牀上施牀耳。”
    此句批評魏晉時期著作重複模仿的現象,比喻缺乏創新(如“屋上架屋”般冗餘)。

  3. 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貶義,指機械的、缺乏新意的模仿。例如古籍中“遞相模斅”描述文人相互沿襲模仿的寫作風氣。

  4. 相關辨析
    需注意與形近詞區分:

    • 模锓(mó qǐn):指仿制刻印(如書籍的翻刻)。
    • 模搨(mó tà):指拓印金石文字或圖案。

“模斅”是古代對機械模仿行為的批判性表述,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創新的重視。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籍或文學批評時可能涉及。

網絡擴展解釋二

模斅的意思

「模斅」是一個具有豐富意義的漢字詞語。它可以表示模仿、仿造的意思,也可指模型、原型。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在《康熙字典》中,「模斅」的部首為「木」,共有15個筆畫。

來源

「模斅」一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見于《左傳·昭公十六年》:「臣請舍未逾期者,無模斅之法。」這裡的「模斅」指的是沒有參照樣闆的方式、沒有準繩。

繁體

「模斅」的繁體寫法為「模擬」,其中「擬」是指模拟、仿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模斅」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模叚」、「仿篐」。

例句

1. 他非常善于模斅他人的行為舉止,以至于經常被人被誤以為是那個人本人。

2. 這個設計師借鑒了古代雕塑的模斅,創造出了一件極具現代藝術感的作品。

組詞

模仿、模拟、模型、模樣、模闆、模型、斅丢

近義詞

模拟、仿效、模仿、效仿

反義詞

獨創、原創、創新、非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