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蓦直的意思、蓦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蓦直的解釋

一徑;筆直。《景德傳燈錄·諸方雜舉徵拈代别語》:“僧問:‘ 徑山 路何處去?’婆曰:‘驀直去。’”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大學·傳第九章》:“如弩機一發,近者亦至之有準,遠者亦至之有準,一條驀直去,終無迂曲走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蓦直”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綜合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1. 突然直立
    指人或物體在短時間内突然挺直或站立,常用于描述動作的突然變化。例如:“他聽到聲響後蓦直起身。”

  2. 筆直、徑直
    在古漢語及方言中,也可表示方向或路徑的筆直無彎曲。如《景德傳燈錄》中的例子:“僧問:‘徑山路何處去?’婆曰:‘蓦直去。’”意為“徑直向前走”。

詳細解釋

權威來源差異說明

建議根據具體語境選擇合適釋義。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上述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蓦直

蓦直(mò zhí)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某種動作突然而迅速地直立起來。

根據漢字的構造,蓦直的部首是草字頭,筆畫數為12畫。草字頭是由艹部和直部組成,艹部指植物的一部分,直部指立直的動作,合起來形成了草字頭。

蓦直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楚辭·王右軍夫差語》中。蓦直在文言文中的字形為莫直,表示突然起立。隨着語言的演變,蓦直逐漸成為現代漢語中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蓦直的寫法保留了蓦直在古代的形态。繁體字的字形為莫直,仍然表示突然直立的動作。

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漢字有所不同,例如“直”字在古代寫作“即”,但讀音相同。在古時候,蓦直的寫法是莫即。隨着漢字的進一步發展,現代漢字的寫法逐漸統一,蓦直的寫法也變為了蓦直。

以下是蓦直這個詞語在句子中的一些例句:

1. 他聽到有人腳步聲突然加快,蓦直轉過頭來。

2. 門外突然傳來一陣狗叫聲,他吓得蓦直站起來。

3. 她突然聽到了好友的呼叫聲,蓦直回頭看去。

與蓦直相關的組詞包括:蓦地、蓦然、蓦然而起等。

與蓦直近義詞為:突然、出其不意、驟然等。

與蓦直反義詞為:緩慢、逐漸、漸進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