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謀面的意思、謀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謀面的解釋

[meet] 兩人認識,見過面

謀面用丕訓德。——《書·立政》

從未謀面

詳細解釋

(1).謂察顔觀色。《書·立政》:“謀面用丕訓德,則乃宅人,茲乃三宅無義民。” 蔡沉 集傳:“謀面者,謀人之面貌也。” 孫星衍 疏:“謀面者,《周書·官人解》有考言觀色。”一說見 于省吾 《雙劍誃諸子新證》

(2).見面;相識。 清 周亮工 《<袁周合刻稿>序》:“吾邑 袁聖衣 太史與 金陵 周子 仍叔 ,素未謀面也。”《官場現形記》第九回:“ 陶子堯 雖久在 山東 ,同 王道臺 卻是從未謀面。” 楊沫 《鄉情》:“萬沒有料到,從未謀面的故鄉人民,正在陰雨泥濘中,打着雨傘在公社的院裡院外等待他們遠方遊子的歸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謀面”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óu miàn,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察顔觀色(古義)
    源自《尚書·立政》:“謀面用丕訓德,則乃宅人,茲乃三宅無義民。”。蔡沈注解為“謀人之面貌”,即通過觀察人的外貌或表情來判斷其品德。部分學者(如于省吾)認為此處“謀面”通“黾勉”,意為勉力。

  2. 見面、相識(今常用義)
    現代多指雙方見過面或有交往,例如“素未謀面”(形容從未見過)。如清代《官場現形記》中“陶子堯雖久在山東,同王道台卻是從未謀面”。


二、應用與擴展


三、總結

“謀面”古義側重觀察,今義側重見面,語境中需結合具體用法判斷。如需更詳細考證,可參考《尚書》及相關古籍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謀面

謀面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為了見面而籌劃的行動。它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左邊是言部,右邊是目部,分别表示言語和眼睛。謀面的總筆畫數為15。

來源和繁體

謀面一詞最早出現在《漢語大詞典》,是現代漢語詞彙。由于繁體字曾經在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流行,所以在繁體字中,謀面可以寫作「謀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謀面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根據古漢字的發展曆史,采取謀面的本義,可以通過以下幾種舊體字寫作:謀相,謀晤,謀眼等。

例句

1. 他們在多年後結束了異國戀情,終于謀面了。

2. 他們一直為了謀面而計劃着各種旅行。

組詞

謀面作為一個詞語,可以和其他詞組合而成新的詞語,例如:見面謀(計劃見面)、謀面地點(安排見面的地方)。

近義詞

與謀面相近的詞語有會面、相見、碰面等。

反義詞

與謀面相反的詞語是躲避、回避、遠離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