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如的意思、漠如的詳細解釋
漠如的解釋
猶漠然。冷淡,不關心。 明 宋濂 《鄭景彜傳》:“翁之亡,皆 景彜 葬薶之,他受田者漠如也。”《剪燈馀話·泰山禦史傳》:“集賢大學士 阿魯渾撒裡 言其守節靜退,不求仕進,宜用以勵奔競,又不報。 珪 皆漠如也。”
詞語分解
- 漠的解釋 漠 ò 面積闊大無人定居,缺水幹燥的沙石地帶:沙漠。漠北。 空曠:廣漠。荒漠。漠漠。 冷淡地,不經心地:漠視。漠不關心。 古同“寞”,寂靜無聲。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如的解釋 如 ú 依照順從:如願。如意。如法炮制。 像,相似,同什麼一樣:如此。如是。如同。如故。如初。遊人如織。 比得上,及:百聞不如一見。自歎弗如。 到,往:如廁。 假若,假設:如果。如若。假如。 奈,怎麼
網絡擴展解釋
“漠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冷漠、不關心,通常用于描述人對事物或他人的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冷漠态度:指人表現出冷淡、不關心的樣子,缺乏同情心或情感投入。
- 詞性特點:屬于帶有負面色彩的詞語,強調對他人的困苦、請求等無動于衷。
2.使用場景
- 多用于描述對他人的情感或處境漠不關心的态度。例如:
- “他受田者漠如也”(出自明代宋濂《鄭景彜傳》),指他人對受田者的境遇毫不在意。
- 可形容社交關系中的疏離感,如“珪皆漠如也”(《剪燈馀話·泰山禦史傳》),表示對他人建議或行為的冷淡回應。
3.古籍出處與例句
- 該詞在古籍中多用于刻畫人物性格或社會現象。例如:
- 明代宋濂在《鄭景彜傳》中用“漠如”描寫他人對亡者的冷漠。
- 現代造句如“某妖依舊一臉冷漠如冰”,強化了“漠如”的視覺化表達。
4.是否為成語?
- “漠如”在部分詞典中被歸類為成語,但實際使用中更接近一般詞彙,需結合語境判斷。
5.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漠然、冷淡、無動于衷。
- 反義詞:熱情、關切、感同身受。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鄭景彜傳》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漠如》的意思
《漠如》是一個成語,意為漠視、冷漠無情。通常用來形容人對事物漠不關心、無動于衷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漠如》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部首是水部,筆畫數為9。
來源
《漠如》最早出現在元朝文學家關漢卿的戲曲《漢宮秋》中,後成為常用成語。
繁體
《漠如》的繁體字為「漠如」,沒有太大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漠如」的寫法并沒有太大差異,依然是用水部作為部首,并按照相同的順序書寫。
例句
他對朋友的求助置之不理,态度漠如冰雪。
組詞
漠視、漠不關心、冷漠、無情
近義詞
冷淡、淡漠、冷漠無情
反義詞
關心、熱心、關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