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指工商業。 漢 賈誼 《論積貯疏》:“今驅民而歸之農,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遊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明史·高巍傳》:“疏墾 河南 、 山東 、 北平 荒田,又條上抑末技、慎選舉、惜名器數事, 太祖 嘉納之。”
(2).謂不足道的技藝;小技。 漢 班固 《幽通賦》:“ 養 流睇而猨號兮, 李 虎發而石開。非精神其焉通兮,苟無實其孰信。操末技猶必然兮,矧耽躬於道真。” 宋 陳師道 《出清口》詩:“文章末技将自效,語不驚人神可吓。” 明 胡應麟 《詩薮·唐下》:“夫書畫末技, 鐘 、 王 、 顧 、 陸 ,鹹負此稱。” 魯迅 《書信集·緻姚克》:“所以其實是能作大幅油畫,卻不能作‘末技’之插畫的。”
“末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在古代經濟觀念中,“末技”常與“本業”(農業)相對,指代工商業等非農業經濟活動。這一用法體現了古代重農抑商的思想,例如:
指不重要的技能或最後的手段,常含貶義或謙稱。例如:
現代語境中,“末技”偶爾被引申為“最後一招”或“極限手段”(如所述),但這一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末技”的核心含義可概括為: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時期的用法差異,可參考《論積貯疏》《明史》等文獻。
末技是一個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末”和“技”。末技指的是某個行業、領域中,作為最後一種或最高級别的技能、技巧或技術。
末的部首是木字旁,總筆畫數為5;技的部首是扌字旁(手字旁),總筆畫數為7。
末技一詞源自日語中的“モテギ”(もてぎ),意為“絕招”、“絕技”,其中“モテ”指的是最終、最後,“ギ”是技藝的意思。
末技的繁體字為「末技」,與簡體字形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末技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差異。
1. 他是一名舞蹈家,他的末技在舞台上令觀衆們歎為觀止。
2. 這位廚師的烹饪末技能夠将一道普通的菜肴變得極具創意和美味。
1. 絕招(絕招):指在某個領域中最有效、最具威力的技巧或手段。
2. 絕技(絕技):指具有很高難度和特殊技能的技巧或技術。
3. 高招:類似于末技,指的是某個行業中最高明的技巧或方法。
絕招、絕技、高招
常規技能、基礎技術、初級技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