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喻晚年。《文選·陸機<歎逝賦>》:“解心累於末迹,聊優遊以娛老。” 李善 注:“末迹,喻老。”
(2).次要的事。 清 管同 《<方植之文集>序》:“性命修于身,勳業皆其末迹也。” 王闿運 《禦夷論一》:“和戰者,政教之末迹;諍議者,謀國之下道。”
“末迹”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含義及用法:
喻晚年
指人生的晚年階段,常用于文學作品中表達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例如《文選·陸機〈歎逝賦〉》中“解心累於末迹,聊優遊以娛老”,李善注“末迹,喻老”。
次要的事
指非核心或非本質的事物。如清代管同《〈方植之文集〉序》提到“勳業皆其末迹也”,強調修身養性才是根本。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或擴展用例,可參考《文選》及清代相關文集。
末迹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為“木”、“廣”、“彐”三個部首,共有10個筆畫。它起源于古代漢字,是一種繁體字。
末迹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在甲骨文中,它的寫法為“王”字加上“腳”字,表示王者的腳下所留下的痕迹。在金文中,寫成“未迹”,形狀更加接近現代的書寫。
末迹是一種繁體字,簡化後的寫法為“末迹”。
在古代寫法中,末迹的字形略有不同。古時候的寫法為兩個字,分别是“未”和“跡”。
1. 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末迹,被後人銘記。
2. 時間流逝,隻有末迹留下來見證着曾經的存在。
末迹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如:“末路”、“迹象”。
末迹的近義詞包括:“蹤迹”、“印記”。
末迹的反義詞包括:“襟懷”、“白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