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喻晚年。《文選·陸機<歎逝賦>》:“解心累於末迹,聊優遊以娛老。” 李善 注:“末迹,喻老。”
(2).次要的事。 清 管同 《<方植之文集>序》:“性命修于身,勳業皆其末迹也。” 王闿運 《禦夷論一》:“和戰者,政教之末迹;諍議者,謀國之下道。”
末迹是漢語中具有多重語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末迹"指事物發展過程中最後階段的痕迹或殘留部分,如《後漢書·馬融傳》中"觀隅隈于末迹",引申為次要的、不顯著的表現形式。
二、詞源分析 該詞由"末"(樹梢,引申為末端)與"迹"(痕迹)構成會意結構。清代文字學家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指出,其造字法承襲了先秦"以形表意"的構詞規律,強調從具象空間概念向抽象時間概念的轉化。
三、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主要包含三重含義:
四、使用規範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特别強調,書面語中使用時應避免與"末節""餘迹"等近義詞混淆,其核心區别在于"末迹"更強調時序上的終結性與形态上的殘留性雙重特征。
五、文獻例證 該詞頻現于古典文獻,如《文心雕龍·時序》"觀其末迹,雖華實異旨",此處特指文學流派的晚期創作特征,體現了詞彙在學術考據中的特殊價值。
“末迹”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含義及用法:
喻晚年
指人生的晚年階段,常用于文學作品中表達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例如《文選·陸機〈歎逝賦〉》中“解心累於末迹,聊優遊以娛老”,李善注“末迹,喻老”。
次要的事
指非核心或非本質的事物。如清代管同《〈方植之文集〉序》提到“勳業皆其末迹也”,強調修身養性才是根本。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或擴展用例,可參考《文選》及清代相關文集。
百裡之才百粵把醆兵争步欄差戾長呼臣心如水達公鞋丹窖短屏恩寄縛綁亘帶割壤官鈔官事鶴版呵跸和鳴河姆渡文化滑疑鹘人假公營私健朗郊祀歌節威反文旌旝精嚴舉駮俊悟臘肥亮堂麟角筆柳亸莺嬌龍卧亂事卯眼磨穿鐵硯墨林攀談偏忮千斤擔翹結欽能窮觀取信于民沙眼沈緜神芝適卒睡鴨娑婆[世界]貼潤通稱同甘苦顯達詳刑小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