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狡詐;無賴。《列子·力命》:“墨杘、單至、嘽咺、憋懯,四人相與遊於世,胥如志也。” 張湛 注:“墨,音眉;杘,勑夷反。默詐之貌。” 唐 皮日休 《反招魂》:“朝刀鋸而暮鼎鑊兮,上曖昧而下墨杘些。” 明 唐順之 《小樓宴坐》詩之二:“自疑戾契終為病,欲學墨杘又不能。”
“墨杘”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墨杘”是典型的古漢語複合詞,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核心含義偏向負面人格描述,使用時需注意曆史文獻的特定背景。
《墨杘》(mò qiā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墨(mò)是指用來寫字的液體顔料,通常是黑色的。它的部首為土,由13畫組成。而杘(qiāng)是一個古代兵器的名稱,類似于弩。它的部首為木,由6畫組成。
《墨杘》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模糊。在古代文獻中,除了用來表示墨和杘以外,并沒有明确的解釋。它可能是早期文人根據當時的環境和現象所創造的一個詞語。
在繁體字中,墨與杘的形狀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是由相同的部首和筆畫組成。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時候,《墨杘》的寫法可能稍有差異。根據古籍中的記載,墨的原始形狀為三個筆畫組成的正方形,杘的原始形狀為兩個筆畫組成的形狀類似弓箭的圖形。
例句:
1. 他用墨杘為這幅山水畫增添了一些神秘的氣息。
2. 那位古代将軍手持墨杘,勇猛地指揮着士兵。
組詞:
1. 墨汁(mò zhī):指用于寫字、繪畫的墨水。
2. 弩箭(nǔ jiàn):類似墨杘,古代的一種長距離射擊武器。
近義詞:
筆墨、墨水、墨筆
反義詞:
紙鸢、紙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