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默默地觀察。 ********* 《緻鄧澤如函》:“弟自攻破 鎮南關 之後,默察 廣西 全局大有可為,月來所圖較前極有進步。”
“默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如、)。
默察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默默觀察、察看。它由“默”和“察”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默:是一個基本部首為王的漢字,它的筆畫數為9畫。
- 察:是一個基本部首為宀的漢字,它的筆畫數為14畫。
來源:
默察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論語·臧文仲》一章,意為默默地察看。
繁體:
默察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依然是「默察」,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默察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結構與現代一樣。
例句:
1. 他默默地默察着周圍的變化。
2. 我們需要默察一段時間,才能得出結論。
組詞:
1. 默默:指默默無聲、不言不語。
2. 察覺:指覺察、發現。
3. 觀察:指認真觀看、留心察看。
近義詞:
1. 審察:指仔細審查、仔細察看。
2. 窺察:指偷偷窺探、偷偷察看。
反義詞:
1. 忽視:指沒有注意到、沒有察覺。
2. 疏忽:指粗心大意、不留心。
綜上所述,默察是一個指默默觀察、察看的詞語,由“默”和“察”兩個字組成。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王和宀,筆畫數分别為9和14。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論語·臧文仲》一章,意為默默地察看。在繁體字中,默察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古代漢字寫法中,默察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結構與現代一樣。一些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也給出了更多了解默察的參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