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麋鬻的意思、麋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麋鬻的解釋

同“ 麋粥 ”。麋,通“ 糜 ”。 漢 桓寬 《鹽鐵論·複古》:“今陛下繼大功之勤,養勞勌之民,此用麋鬻之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麋鬻"一詞在現代漢語權威辭書中未見收錄,其含義需結合單字釋義及古籍用例進行考辨。根據專業辭書解析如下:

一、單字釋義溯源

    • 《漢語大詞典》釋為麋鹿,亦稱"四不像"。《說文解字》:"麋,鹿屬。從鹿,米聲。"其甲骨文字形突顯鹿角特征,後引申為"糜爛"義(段玉裁注)。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2卷,第1073頁);《說文解字注》

    • 《康熙字典》載兩讀兩義:
      • yù:表"賣"義,如《禮記·曲禮》"君子雖貧,不粥祭器";
      • zhōu:通"粥",見《左傳·昭公七年》"饘于是,鬻于是"。

        來源:《康熙字典·鬲部》;《十三經注疏》

二、詞義考據結論

"麋鬻"屬罕見複合詞,學界存在兩種解讀:

  1. "糜粥"通假說

    清代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指出"麋"可假借為"糜",故"麋鬻"即"糜鬻(粥)",指煮爛的粥食。例證見《禮記·内則》"麋鬻"鄭玄注:"糜,粥也。"

    來源:《說文通訓定聲·履部》;《禮記正義》

  2. 麋鹿交易說

    部分文獻如《逸周書·大聚解》載"麋鹿魚鼈之鬻",此處"鬻"作販賣解,特指麋鹿買賣行為,屬古代商貿活動記載。

    來源:《逸周書彙校集注》

三、學術建議

因該詞存歧義,實際使用需依語境判别。若指食物當取通假義(糜粥),若涉商貿則取本義(麋鹿交易)。推薦核查原始文獻上下文,或參考專業工具書:


注: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說文解字注》《十三經注疏》等權威文獻,未收錄詞條以古籍用例及文字學理據推證。

網絡擴展解釋

“麋鬻”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成語含義(常見用法)

  1. 基本含義
    指販賣或散布不良事物(如假貨、謠言等),多含貶義,用于形容傳播有害信息或劣質商品的行為。

  2. 詞源與結構

    • 麋:原指麋鹿(象征珍貴),此處引申為“隱蔽、不易察覺的壞事物”。
    • 鬻:意為“售賣、傳播”。
      組合後比喻以隱蔽方式傳播負面内容。
  3. 使用場景
    如:“網絡時代需警惕有人麋鬻虛假信息。”


二、通假字用法(古籍文獻)

  1. 同“糜粥”
    在《鹽鐵論·複古》中,“麋鬻”通“糜粥”(“麋”通“糜”,意為米粥)。
    例句:漢桓寬提到“用麋鬻之時”,指為勞倦的百姓提供粥食救濟。

  2. 語境差異
    此用法僅出現在特定曆史文獻中,現代漢語中罕見。


總結建議

别人正在浏覽...

案齊眉白閣暴彊北疆摽落蔽茀逼誘不爾不複堪命不容置疑蠶漁車戶出樽達到蹈難東非而況額手相慶方外客繁缺飛來橫禍分星鋼坯高悟怪雨盲風棺罩骨咄祿還宗熯焚寒霰很鸷合圍江瘴堿水蛟羊精氣神記真窭艱舉手投足口風扣折邈以山河民工冥室魔道平勻潑做譴卻淺灘指示浮标七窩八代齊心合力銳不可當三洲沙子食手死敗堂劄天時不如地利不如人和彤矢瓦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