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靡衣媮食的意思、靡衣媮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靡衣媮食的解釋

美衣甘食,苟且偷生。《漢書·韓信傳》:“衆庶莫不輟作怠惰,靡衣媮食,傾耳以待命者。” 顔師古 注:“靡,輕麗也。媮與偷字同。偷,苟且也。言為靡麗之衣,苟且而食,恐懼之甚,不為久計也。”《史記·淮陰侯列傳》作“褕衣甘食”。 司馬貞 索隱:“褕, 鄒氏 音踰,美也。恐滅亡不久,故廢止作業而事美衣甘食,日偷苟且也,慮不圖久故也。”亦作“ 靡衣偷食 ”。《梁書·武帝紀上》:“昔 毛玠 在朝,士大夫不敢靡衣偷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靡衣媮食(mí yī tōu shí)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具有鮮明的貶義色彩,常用于批判奢靡享樂、苟且偷安的生活态度。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字詞解析

  1. 靡衣

    “靡”指奢華、浪費,“衣”指衣物服飾。合指穿着華麗昂貴的衣服,形容生活奢侈浮華。

  2. 媮食

    “媮”通“偷”,意為苟且、敷衍;“食”指飲食生計。合指苟且謀取食物,暗含不思進取、貪圖眼前安逸之意。


二、成語内涵

該成語通過對比“奢華的衣着”與“苟且的飲食”,諷刺某些人表面追求享樂,實則缺乏長遠志向,沉溺于物質享受而精神頹廢。其核心含義包括:


三、典故與出處

“靡衣媮食”最早見于《漢書·韓信傳》:

“衆庶莫不辍作怠惰,靡衣媮食,傾耳以待命者。”

此處描述秦末百姓因暴政而喪失生計動力,隻顧眼前享樂,等待命運安排的消極狀态,凸顯社會動蕩中的人心渙散。


四、用法示例

  1. 批判奢靡風氣

    “亂世之中,權貴們仍靡衣媮食,全然不顧百姓疾苦。”

  2. 警示堕落行為

    “青年當立志報國,不可靡衣媮食,虛度光陰。”


五、近義與反義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3年。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
  3. 《漢書·韓信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推薦通過權威出版社紙質書或“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等可信平台查閱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靡衣媮食(拼音:mí yī tōu shí)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形容奢侈浪費、貪圖享樂的生活狀态,也指富貴者苟且偷生,缺乏長遠打算。包含兩種解讀:

  1. 奢侈放縱:追求華麗服飾和精美食物,生活奢靡無度;
  2. 苟且偷生:在困境中隻顧眼前享樂,不思進取。

二、詳細解釋

  1. 字詞拆解:

    • 靡:原指衣物破敗,後引申為奢侈、浪費;
    • 衣:指服飾,象征外在的華麗;
    • 媮(通“偷”):此處意為苟且、敷衍;
    • 食:指飲食,暗指享樂。
    • 組合意義:穿着奢華的衣物,敷衍地進食,形容生活浮華或苟且度日。
  2. 出處與背景: 源自《漢書·韓信傳》:“衆庶莫不辍作怠惰,靡衣媮食,傾耳以待命者。”
    描述百姓因恐懼戰亂而停止勞作,隻顧享樂,反映動蕩時期的社會心态。


三、用法與注意

  1. 適用場景:

    • 多用于書面語,如曆史評述、文學作品;
    • 可形容個人揮霍無度,或群體在危機中頹廢度日。
  2. 注意要點:

    • 讀音:“靡”讀作mí(表奢侈),非“mǐ”(表倒下、頹廢);
    • 褒貶色彩:含貶義,強調消極的生活态度。

四、示例與對比


該成語兼具“奢侈”與“苟且”雙重内涵,常用于批判享樂主義或短視行為。理解時需結合語境,區分具體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

奧斯特洛夫斯基卑薄邊落别卻賓語波槎禅法怆結出凡入勝村怪戴冠郎搭題定鼎帝州非貳風豪風肉服行釜甗攻掠貫練河姆渡文化宏才大略後圖鹄眄賤迹健仆椒稰嬌荑金褭蹄進治霁野可甚麽塊蘇浪孟撈一把淚如泉湧聊勝于無蠻絃孟常敏惠摸牌偏憂遷宅籤軸僑胞起兵衾纩笙歌式仰堂檐替漏退丁土神帏裳唯美主義相戞虓險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