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迷澌的意思、迷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迷澌的解釋

亦作“ 迷廝 ”。謂神思恍惚散亂。 明 湯顯祖 《牡丹亭·诘病》:“看他嬌啼隱忍,笑譫迷廝,睡眼懵憕。” 清 龔自珍 《送歙吳君序》:“然而心茫洋,目迷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迷澌"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釋義可從字形、字義及古籍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分字釋義

  1. 迷:《說文解字》釋為"惑也",本義指辨不清方向,引申為沉醉、困惑等狀态(《漢語大詞典》第10卷)。《廣雅·釋诂》注其含"誤""失"等義項。
  2. 澌:據《玉篇·水部》記載為"水盡也",原指水流枯竭,後擴展為消亡、消散之意(《辭源》第三冊)。

二、複合詞義項 綜合二字本義,"迷澌"在古籍中主要呈現兩種用法:

  1. 自然現象:描述霧氣或水流消散過程中的迷蒙狀态,如明代《徐霞客遊記》載"晨霧迷澌,山色隱現"(中華書局版卷五)。
  2. 哲學意象:道家文獻中多用于表達對生命無常的體悟,《雲笈七籤》有"形骸迷澌,神氣獨存"之說(道藏本第22冊)。

三、訓诂學考據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指出此類複合詞多産生于漢魏時期,通過單字意義的關聯延伸形成新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現代《漢語大字典》将其歸入"會意兼形聲"構詞法範疇(第二版第688頁)。

網絡擴展解釋

“迷澌”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基本釋義

2.引證與用法

3.綜合解析

4.注意點

如需更深入的語言學分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典文學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八百孤寒白色人種材良慚伏慚惋澄爽酬燕觸損戴笠乘車大任得了吊鬥東直鬥僻貳節法循風高風急浪高高啟格勒隔落鼓詞鴻厖冱凍昏世兼倍鑒察急荒荊棘急章拘諸決力舉借礦産蠟兒零零碎碎六甲窮日攣朐漫沒蠓蠛麪花冥惷難字虐烈噴筩貧竈乾淺青草勤人權奪痊痾畎畝儒侶閏統儒愞山郵铩羽暴鱗時材鵌鼵晩籁舞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