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聰慧,機靈。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九:“有 周宗 者, 廣陵 人。少孤貧,事主為左右給事,敏黠可喜。”《遼史·太祖紀上》:“諸弟性雖敏黠,而蓄姦稔惡。嘗自矜有出人之智,安忍兇狠,谿壑可塞而貪黷無厭。”
“敏黠”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ǐn xiá,主要用于形容人的聰慧與機靈。以下為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敏黠”指兼具敏捷聰慧與機靈通透的特質,常用來描述人反應快、思維靈活,且善于應對複雜情境。
字詞拆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用例,可參考《玉壺清話》《遼史》等文獻原文。
敏黠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聰明機敏、靈活機智的特質。一個敏黠的人能夠快速觀察、思考和行動,通常反應敏捷、聰慧過人。
敏黠的字義由“敏”和“黠”組成。
“敏”字的部首是“敏”,它的拼音是mǐn,有7個筆畫。
“黠”字的部首是“黑”,它的拼音是xiá,有11個筆畫。
“敏”字最初由象形字“能”的手“忍”變形而來,表示人用手來忍受,後來演變成表示機敏的意思。
“黠”字最初由象形字“水”的澤加黒形聲義複合,表示水淹沒黑暗,後來引申為聰明、機警的意思。
敏黠在繁體字中為「敏黠」。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敏黠的字形略有變化。
敏在篆書中的寫法為「敏」,在隸書中的寫法為「敏」。
黠在篆書中的寫法為「黠」,在隸書中的寫法為「黠」。
1. 他年紀雖輕,卻非常敏黠,總能在關鍵時刻迅速做出判斷。
2. 她機智敏黠,在困境中總能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3. 這個孩子很敏黠,學東西特别快。
組詞:敏捷、敏銳、敏感、機智、聰明。
近義詞:機智、聰慧、靈巧、敏捷。
反義詞:愚笨、遲鈍、笨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