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愍冊。 宋 曾鞏 《左仆射門下侍郎王珪祖贽追封魏國公制》:“惟我股肱之佐,共任天下之重。愍書寵秩,施其祖廟。所以慰其顯親之心,稱其事君之義。”
“愍書”一詞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來源進行區分:
作為成語的現代解釋
由“愍”(懷念、珍視)和“書”(書籍)組成,表示對書籍的珍視與懷念,引申為對知識和學問的尊重。這一用法多見于現代漢語詞典,強調文化傳承中的情感價值。
古代文獻中的特定含義
在宋代曾鞏的《左仆射門下侍郎王珪祖贽追封魏國公制》中,“愍書”指“愍冊”,即哀悼、追封逝者的官方文書。例如文中提到“愍書寵秩,施其祖廟”,意為通過冊文追封爵位以告慰先祖。
補充說明:
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疏以獲取更精準的語境分析。
《愍書》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對書籍的懷念、思念或癡迷之情。
《愍書》由部首「心」和「愍」兩個部分組成。其中,「心」作為部首表明該字與情感相關,而「愍」則表示懷念、思念或癡迷。
根據《康熙字典》記載,「愍書」的總筆畫數為17畫。
「愍書」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文學家韓愈的《愍書亭言志序》中,他在序文中懷念古代典籍及對書的思念之情。這使得「愍書」一詞得以廣泛流傳。
「愍書」的繁體字為「憫書」。
在古代,「愍書」的寫法可以是多樣的。例如,《康熙字典》中記載的古代寫法為「憫書」,可以看出其與現代寫法相似,隻是部分筆畫略有變化。
1. 他對于古典文學一直抱有深深的愍書之情,無時無刻不沉浸其中。
2. 我每每翻閱那些舊書籍,都會被無盡的愍書之情所包圍。
1. 感懷:表示感慨或懷念的情感。
2. 思念:表示對遠離或失去的人或事物的思緒和思念。
3. 癡迷:表示對某事物非常着迷或沉迷其中。
1. 懷舊:表示懷念和追憶過去的情感。
2. 緬懷:表示追念和懷念逝者或往事。
3. 曆史情懷:表示對曆史時期或曆史人物的懷念、熱愛和情感。
冷漠:表示對事物或感情缺乏關注和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