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缗镪的意思、缗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缗镪的解釋

錢貫。指代錢財。《太平廣記》卷一二五引 唐 谷神子 《博異志·崔無隱》:“雖緡鏹且盡,而衣衾似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缗镪”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由兩個單字組成,需分别解釋:

  1. 缗(mín)
    本義為穿銅錢用的繩子,後引申為古代貨币單位。如《史記》中“錢一缗”指一千文銅錢串成一串。在宋代文獻中,“缗”常指貫錢(一千文為一貫)。

  2. 镪(qiǎng)
    原指成串的錢币,後泛指錢財。例如“白镪”指白銀,“镪道”指運錢的道路。該字多用于文言文或曆史典籍,現代漢語極少使用。

組合含義
“缗镪”二字連用,屬于同義複詞,均指成串的貨币或錢財,常見于古代經濟、法律類文獻。例如《宋史·食貨志》中可能用“缗镪”描述稅收或財政相關内容。

現代適用性
該詞屬于曆史詞彙,僅適用于古文研究或特定學術領域。現代交流中建議使用“錢币”“貫錢”等更易懂的表述。若在古籍中遇到此詞,需結合上下文具體分析其指代範圍(如銅錢、白銀或泛指財富)。

網絡擴展解釋二

《缗镪》是什麼意思

《缗镪》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用繩子或鐵鍊等束縛住馬匹的拴繩。

拆分部首和筆畫

《缗镪》由兩個部首組成:缶和長。

缶:表示用來盛放東西的容器,屬于陶器類的部首,總共包含7個筆畫。

長:表示線條的延伸,屬于紡織類的部首,總共包含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缗镪》是一個古代漢字,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牧場和馬車。在馬車旁邊設置缗镪,可以限制馬匹的活動範圍,防止其誤入危險區域。

在繁體字中,缗镪的寫法為「緡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缗镪在古代的寫法為「緡鏨」。

「緡」表示用線條纏繞,包含11個筆畫。

「鏨」表示金屬工具,包含14個筆畫。

例句

1. 牧人将缗镪系在馬的脖頸上,以确保馬隻能在限定的範圍内行走。

2. 鐵鍊制成的缗镪強大且耐用,能夠有效束縛住大型馬匹。

組詞

缗長 (mín cháng):指用線條編織成的長條物品。

缗線 (mín xiàn):指用細線或線繩編織而成的繩子。

寬缗 (kuān mín):指較寬的缗镪,用于限制較大尺寸動物的活動範圍。

近義詞

束縛、繩縛、缰繩、缰繩

反義詞

解放、釋放、松綁、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