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代 廣東 順德縣 的婚嫁習俗之一。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密薔薇》:“嫁女送親,所在皆然, 廣東 順德縣 為尤甚。凡來者環立門外,主不迎送,亦不供茶酒,名之曰‘密薔薇’,其名色甚新。”
“密薔薇”是清代廣東順德縣(今佛山市順德區)特有的婚嫁習俗,具體釋義如下:
詞義解析
該詞為方言詞彙,字面可拆解為“密”(緊密、密集)與“薔薇”(代指婚嫁儀式)。實際指代一種特殊的送親形式:嫁女時,親友聚集門外,但主家既不迎客也不提供茶酒招待,僅以密集人群象征喜慶氛圍。這一習俗名稱新穎獨特。
文獻記載
清代學者梁紹壬在《兩般秋雨盦隨筆》中描述:“凡來者環立門外,主不迎送,亦不供茶酒,名之曰‘密薔薇’”,反映出當地婚俗的簡樸特點。
文化背景
結合清代廣東地區婚俗,此類儀式可能因地域經濟或宗族觀念而形成,以人群聚集代替物質款待,強調群體參與的象征意義。
注:目前關于該習俗的詳細流程及演變暫無更多史料佐證,建議參考《順德縣志》等地方文獻進一步考證。
《密薔薇》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非常美麗的、郁郁蔥蔥的玫瑰花”。這個詞指代一種美麗而多刺的花卉植物,通常用來形容女性的美麗和嬌豔。
拆分部首:密(宀)薔(艹)薇(艹)
密:宀是密的偏旁部首,表示與庇護、遮蔽等有關。
薔:艹是薔的偏旁部首,表示與植物有關。
薇:艹是薇的偏旁部首,表示與植物有關。
密薔薇總共有11個筆畫。
《密薔薇》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由“密”、“薔”和“薇”三個字組合而成的。密指的是生長得茂密、密不透風的意思,薔和薇則分别指代兩種植物,它們都有花朵美麗而且帶刺。所以,密薔薇形容的是一種美麗卻帶有危險的花卉。
繁體字為“密薔薇”。
古時候漢字寫作“密蔆薇”,其中“蔆”是薔薇的舊體字,現已不再通用。
她穿着一身紅色連衣裙,宛如一朵盛開的密薔薇。
密集、密閉、薔薇、薇草、薔薇花、薔薇園
郁金香、玫瑰
稀疏、樸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