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憐惜下屬,不忍心勞役之。《漢書·昭帝紀》:“賜郡國所選有行義者 涿郡 韓福 等五人帛,人五十匹,遣歸。詔曰:‘朕閔勞以官職之事,其務修孝弟以教鄉裡。’” 顔師古 注引 鄧展 曰:“閔哀 韓福 等,不忍勞役以官職之事。” 宋 蘇轼 《除呂公著特授守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加食邑實封馀如故制》:“而乃屢貢封章,力求退避。朕重失此三益之友,而閔勞以萬幾之煩。”
(2).謂對有勞績的人表示體恤。《清史稿·兵志十二》:“若閔勞恤死,允給郵傳,其散者也。”
闵勞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哀憐、體恤他人的辛勞”。以下從語義、語源及使用場景三方面解析:
本義為“憂患、哀傷”,引申為“憐恤”。《說文解字》釋:“闵,痛也。”段玉裁注:“闵者,痛之深也。”在複合詞中多表同情、關懷之意,如“闵惜”“闵念”。
來源:《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
指“辛勤、疲苦”,《爾雅·釋诂》雲:“勞,勤也。”強調體力或心力的付出,如“勞苦”“勞累”。
來源:《爾雅》(先秦典籍)
“闵勞”屬同義複詞結構,意為因感知他人勞苦而生悲憫之情,常見于古漢語書面語,如“闵勞百姓,赈濟饑寒”。
該詞可溯至先秦文獻,如《詩經·小雅·鴻雁》中“爰及矜人,哀此鳏寡”的“矜”即含“闵勞”之意。後世如《漢書·文帝紀》載:“闵勞天下,遣使存問耆老”,體現統治者對民力的體恤。
來源:《詩經》《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現代漢語中,“闵勞”屬書面雅語,多用于強調對底層勞動者、弱勢群體的深切關懷,帶有莊重與人文色彩。例如:
“政府闵勞民工,出台保障薪資政策。”
其近義詞包括“憫恤”“體恤”,但“闵勞”更聚焦于“勞苦”本身,情感更具象化。
“闵勞”凝練了中華文化中“仁者愛人”的思想,既是對個體辛勞的共情,亦是對社會責任的呼喚。其權威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7卷第1103頁。
“闵勞”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ǐn láo(注音:ㄇㄧㄣˇ ㄌㄠˊ),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指上位者體恤下屬,避免過度驅使。例如《漢書·昭帝紀》記載,漢昭帝曾下诏:“朕闵勞以官職之事,其務修孝弟以教鄉裡”,表明帝王對百姓勞役的關懷。
指對有功之人給予撫慰或獎賞。如《清史稿·兵志十二》提到“闵勞恤死,允給郵傳”,體現了對軍士辛勞的體恤政策。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漢書》《清史稿》等史料。
寶玩財食常居塵侶螭盤辭林賜死搭對代襲電風扇東武吟行法家拂士弗庭高勝根體管中窺天詭辨海嘯山崩寒瘡含情脈脈皓曜蒿豬黃湯辣水黃鐵毀诋蛟蛕較談窘促踞坐考練考壽課金客衣爛紅靈峰隸省隴道隆坻鸾旗車賣關子馬克思恩格斯選集滿腹文章迷背謎言謎語怒容偏信則暗疲殚破卵傾巢前隊青牛道士輕行棄繻者碛月仁丹桑鸠熟娴天醴頭羹荼緩偎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