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生命危殆。《三國演義》第三六回:“不期 曹丞相 使人賺至 許昌 ,言汝背反,下我于縲絏……吾今命若懸絲,專望救援。”
“命若懸絲”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比喻生命垂危,像懸挂的細絲般隨時可能斷裂,形容處境極度危險。
二、出處與典故
三、語法與用法
四、近義詞
五、文化意義
成語通過“懸絲”的脆弱意象,深刻傳達了對生命脆弱性的哲思,常見于古典文學和現代語境中對危急狀态的描述。
(注:若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擴展用例,可參考上述标注的網頁來源。)
命若懸絲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生死不确定,如同懸挂在絲線之間,非常危險和不穩定。
命若懸絲的拆分部首是“⺄”和“⺶”,其中“⺄”為“冖”的另一種寫法,表示覆蓋;“⺶”為“糸”的疊加,表示線。總共有12畫。
命若懸絲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三國演義》中,形容生死關頭,生命懸在一線之間。
命若懸絲
在古代寫法中,命字的“⺄”部分寫成了“亻”,表示人的含義。整個字形是“亻⺶”。
在這場車禍中,他的命若懸絲,幸好及時送往醫院救治。
命運、懸絲、危如累卵、岌岌可危
岌岌可危、生死未蔔
穩如泰山、安如磐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