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無形的拘束。《文選·江淹<雜體詩·效許詢“自序”>》:“ 張子 闇内機, 單生 蔽外像。一時排冥筌,泠然空中賞。” 李善 注:“筌,捕魚之器。言魚之在筌,猶人之處塵俗。” 唐 李白 《贈饒陽張司戶燧》詩:“何當共攜手,相與排冥筌。”
(2).指道中的微妙之處。 唐 李白 《下途歸石門舊居》詩:“餘嘗學道窮冥筌,夢中往往遊仙山。” 王琦 注:“冥筌,道中幽冥之跡也。”
“冥筌”是一個具有哲學和文學色彩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無形的拘束
字面中“冥”指幽深不可見,“筌”原指捕魚竹器(出自《莊子》“得魚而忘筌”)。合喻為人生或精神上難以察覺的束縛,如《文選·江淹》用“排冥筌”表達超脫世俗桎梏,李白詩句“相與排冥筌”也暗含掙脫無形限制的追求。
道中的微妙之處
在道家語境中,引申為修道過程中難以言傳的精妙境界。李白《下途歸石門舊居》提到“窮冥筌”,王琦注解為“道中幽冥之迹”,指通過修行體悟到的玄奧真理。
需注意該詞多出現于古典詩文,現代使用頻率較低,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上解析綜合了《文選》、李白詩歌及曆代注釋,體現了漢語詞彙的多重文化意蘊。
冥筌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冥”和“筌”兩個字組成。
“冥”字的部首是“冫”,共有8畫;“筌”字的部首是“竹”,共有12畫。
“冥筌”一詞源自于古代的帝王或貴族狩獵活動中使用的捕魚器具。在古代,冥筌是用來捕撈魚類的一種特殊工具。繁體字為“冥筦”。
在古代,冥筌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總體上與現代寫法相似。例如,在《廣韻》中,冥筌的寫法為“冥管”,盡管有細微差别,但意思相同。
1. 他竭盡全力,如同冥筌捕魚,希望取得成功。
2. 盡管面臨困難,她仍然堅持不懈,像冥筌般努力尋找機會。
冥筌沒有常見的組詞,因為它本身已經是一個完整的詞語。
與冥筌相近義的詞語有:捕魚器具、漁網、漁具。
與冥筌相反義的詞語可以是:放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