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敕命。皇帝的诏令。 宋 蘇舜欽 《投匦疏》:“況其身檢命敕,已得為朝中官,則口鉗舌卷,鮮肯言天下事。”
“命敕”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命敕”讀作mìng chì,指皇帝的诏令,即帝王發布的正式命令或文書。該詞由“命”(命令)和“敕”(帝王诏令)複合而成,強調皇權的權威性。
單字解析:
複合詞義: 兩字組合後,“命敕”更側重皇權的具體實施形式,即通過書面或口頭形式傳達的皇帝旨意。
宋代文人蘇舜欽在《投匦疏》中曾使用該詞:
“況其身檢命敕,已得為朝中官,則口鉗舌卷,鮮肯言天下事。”
此處“命敕”指官員通過皇帝诏令獲得職位,側面反映其權威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背景,可查閱《漢典》或宋代奏疏類文本。
命敕(mìng chì)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分構成:命(mìng)和敕(chì)。
命的部首是口,總共有8個筆畫;敕的部首是讠(言字旁),總共有8個筆畫。
命敕最早出現在《漢書·光武帝紀》中,意思是皇帝的命令或谕旨。在古代,命敕是皇帝向臣民發布的最高命令,具有不可違背的權威性。
在繁體漢字中,命敕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命敕的書寫與今天基本相同。
1. 皇帝下達了一道命敕,要求全國各地實行緊急狀态。
2. 遵守命敕是每個臣民的責任。
命令、敕勒、命運、敕令
谕旨、诏書、诰命
違抗、不從、無視
【别人正在浏覽】